發牌唱曲是來到會安古埠的遊客不可錯過的文化特色。這種藝術類型似乎已經成為當地人以及遊客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糧”。每一晚,人們聚集在會街和懷河(又稱白騰河)之間的庭院裡,觀賞發牌唱曲表演活動,安然享受輕鬆的時刻。
300-400年前,發牌唱曲表演在春節之際定期舉行,是越南中部典型的民間藝術類型和遊戲形式,發牌唱曲已發展成為一種音樂劇。雖然發生了一些變化,但發牌唱曲依然保留了其特色--一種有趣而有用的文化活動。發牌唱曲所用的歌詞內容富有人文意義、教育意義,強調了做人的道理。發牌唱曲使用的歌詞一般展示對祖國的熱愛,讚美母愛和夫妻情誼,弘揚人類的美德和優良品質,批判社會弊端和陳舊過時的風俗習慣。
不僅能觀看這種有趣的藝術表演,遊客還可以參加遊戲。遊戲結束後,勝者將獲得一個籠燈,這是會安的“特產”。
“發牌唱曲”這個名字來源於遊戲形式,玩家坐在8至10個搭得高高的小茅棚裡,排成兩隊,隊首和中間的是喊號哥,32張牌平均分給10個人,每個人3張,還有兩張留下。遊戲的主角也有一副牌,放在樹上的竹筒裡,喊號人看不到牌但可以取牌,取一張牌就唱一句,讓所有人猜是什麼牌。10個人裡誰的牌和喊號哥的牌一致就大喊一聲“有了”,一名“士兵”就跑過來給他一面旗子換回牌,當有人拿到3張牌時,遊戲就結束了。
發牌唱曲藝術是滿足人民娛樂和藝術欣賞需求的一種文化生活形式。發牌唱曲有兩種形式,即“玩發牌唱曲”和“表演發牌唱曲”。長久以來,會安人早就熟悉了喊號人唱 “白雪”、“太子”等牌子的曲調時那甜美幽默的喊號聲。
發牌唱曲實質上是集音樂、詩歌、表演、繪畫和文學等多種藝術為一體的一門綜合藝術。發牌唱曲中的故事都有道德教育意義,體現了對祖國家鄉的熱愛、社會凝聚力和人們生活的經驗。表演者及其家人通過給年輕一代教授詞曲、唱法、表演技巧和製作竹牌的方法等,對傳播這項遺產起到了重要作用。
2017年12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發牌唱曲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