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明白,最有資格說自己看得懂這幅畫的女人,應該是女畫家弗朗索瓦茲‧吉洛。1943年,年已62歲的畢卡索邂逅了21歲的弗朗索瓦茲。此後3年,他開始追逐這個美麗優雅的女子。終於,美人難過英雄關,畢卡索如願以償。畫作《女人與花》就是畢卡索獻給情人弗朗索瓦茲的信物。
將那些與自己生活過的女人一個也不少地表現在紙上,是畢卡索創作的主要內容,而其後再將這些作品轉送給女人,也是他的拿手好戲。
作為藝術家,許多人都為他此生的“閱女無數”尋找了諸如“審美疲勞”之類的藉口。也有人專門研究,說他每換一個女人,就換一次畫風,想來,他從藍色時期、玫瑰紅時期直至最後的抽象主義時期,每次畫風的改變,都與他此階段認識的女人有著密切的聯繫。
畢卡索此生有兩次在教堂宣誓天長地久一起的婚姻,五位記錄在冊的情人,當然,不可避免,他還有N個不知名但或許美艷動人的小花小草。他自稱“愛的女人無處不在”。每一次一開始,他都似乎動真格地愛著女人。但是,與他相處過的那7個眾所周知的女人,一個病死,一個精神崩潰,還有兩個自殺。
畢卡索說:“愛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是愛的證據。”如何理解這句話呢?或許,他的證據應該就是,在他的作品中,他專注於對女人身體的描繪,所有與他有過故事的女人,無一例外地都作為證據出現在他的作品中。僅此而已。你別指望,這當中有多少深情厚意。
1940年6月,畢卡索創作了一幅最兇暴的、最具復仇意味的婦女形象,這是以朵拉為原型的《裸體梳妝女》。他毆打朵拉,許多次打得她躺在地板上不省人事,然後,他開始創作。真是可怕。
從這點來講,弗朗索瓦茲還是幸運的。作為畢卡索的情人,她在畢卡索下一個美學物件出現之前便棄他而去。她為他生了兩個孩子,她等待著與他步入婚姻殿堂。但是,她終於清醒,她說,“我最終對和一座歷史紀念碑一起生活感到了厭倦”。她義無反顧帶著兩個孩子回到巴黎,與一個平常的男人結婚並移居美國,徹底在畢卡索身邊消失。
而作為畢卡索的第二任,也是最後一任妻子的賈桂琳,她最終也難以避免精神抑鬱過度而自殺。這個被外界評說為“唯一能拴住畢卡索的繩子”的女人,在畢卡索去世的13年時間,“她忍受著煎熬,服用藥物,飲大量的酒,精神完全崩潰,每次走過那條走廊,都悲痛欲絕。那裏掛著一幅畢卡索的肖像。她便對著肖像說,‘閣下,請吩咐我’”。1986年,在畢卡索生日那天,雅克琳娜開槍自殺。
後人總在探究畢卡索究竟是天使還是魔鬼,抑或兩者兼有。用《畢卡索青年時代》一書的作者諾曼·梅勒的話來說就是:“就畢卡索這個人而言,他只是個極普通的人,有不少缺點。就他的作品而言,我認為,他是世上極少數最優秀的藝術家之一。當我承認這個偉大的藝術家時,我願意接受他不完美的一切。”
但是,我想,作為女人,對這樣的男人,理性的態度應該是,欣賞他,但要遠離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