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明国家政治学院建设与发展 75 周年 继续追随对市场经济的认可 总书记、国家主席苏林与韩国总统及日本首相举行电谈 苏林总书记、国家主席向已故音乐家文高和已故画家裴庄灼致敬 “神圣祖国”特别艺术节目迎国庆 独立与自由的伟大价值 确保麻疹疫苗接种最高安全 木制品市场发展前景可观 水产加工企业逐渐扩大规模 越南将进入民族跨越发展时代 出口起色企业却面临困扰 引进高新技术以提高农产价值链 企业复苏优惠贷款计划再度开展 世行预报越南经济今年增长6.1% 越南与新加坡分享解决发展挑战的经验 集约养虾利润高 今年大米出口创汇可达50亿美元

神袍的獨特文化藝術

第五郡可謂是華人文化薈萃的中心。尤其是在第十、十一坊一帶,不但擁有多間國家歷史文化遺跡的會館,還有許多華人的特色傳統文化藝術,其中,“神袍”已成為堤岸區的一個亮點。
具歷史性的巧新店舖門面。
具歷史性的巧新店舖門面。
顧繡店舖林立話當年
據萍姨告知,第五郡趙光復街當年被叫做廣東街(數年前被列為古街道之一),此街的前、中兩段最為繁華,她跨越阮廌、陳興道街(前稱水兵街)、海上懶翁街(前稱古都街,再易名孔子大道)。此街百商雲集,店舖林立,如:學校、戲院、星相館、飯店、書局、報社、廟宇、紮作店、商行、藥行、茶莊、金舖、洋燭(蠟燭)廠、顧繡店等鱗次櫛比。在短短的一條橫街上,有著名的謝廣盛、廣同盛、廣恒盛、天福(大福)、大安金舖、二天堂、匯中藥行等商號,但尤以顧繡店最為聞名。   
當年,在廣東街的顧繡店有:德章、巧新、元亨、鄧玲記、文新、瑞章、珍珍等,每店生意十分火紅和競爭。這些店舖主要是做紅白事的用品,如:紮龍鳳花車,車裙袴、枕頭袋、神衣、壽衣等,全都是用手機車花製造。可是,隨著日新月異,時代變遷的造成,上述的行業已大不如前,有多門傳統的手作業經已失傳,因為時下大家都喜歡用成品和價錢經濟的物品來取替。
神袍藝術文化今昔
說到神袍,都集中在上述地方擺售,包括有觀音菩薩、關帝爺、福德正神、太歲爺、五行娘娘等神袍;不過,這些神的神袍多是披風式。此外,還有橫衽、桌圍、枕頭袋和簽名絹等。
神袍的獨特文化藝術 ảnh 1 朱篤主處聖母袍。
當年,上述的各式神袍上的圖案和花紋都是用車花,圖案簡單。在南方解放後的90年代,就改為釘上五彩繽紛的珠片、珠粒或機械繡花。最令人矚目是朱篤主處聖母、天后聖母、西寧聖母等神袍,其上面都以珠片縫上龍鳳和其他圖紋。這些神袍以龍為主,有的龍和龍鬚凸出來,栩栩如生,但龍形款式不多。此外,有的神袍袖子、背肩等,都以珠片釘上雙鳳圖案或花紋。由於使用珠片和珠粒釘成,神袍很重,單是一件朱篤主處聖母袍都5公斤重。

神袍、橫額和桌圍改用珠片的做法,其特色是出自越南改良劇的戲服。據悉,每個改良劇團都有自縫戲服的成員,她們在縫製戲服的同時縫製神炮。這些縫製藝人集中在舊邑郡,由32歲以下的年輕女工們眼明手快縫製的。當年,她們只是縫製戲服,但後來,由於多人購買神袍,她們因此以縫製神袍為主,然後交到第五郡第十、第十一坊附近一帶各店代售。可是,這些神袍款式不多,大同小異,而規格幾乎有固定的,顧客隨時可以選購,不用訂造。而售賣神袍的店舖就會為消費者加工,在神袍的帶子或衣袖上,用機繡上年月日和供奉者姓名。

此外,還有神明佩戴的珠冠帽別有特色和講究。神冠質料有用紙皮或用紗網做成兩種,款式依據各位神的官格而打造,有龍有鳳及垂珠,層層迭迭,結構相互呼應,手藝精美,色彩繽紛,呈現莊嚴,不得不令人讚歎製造者別出心裁。
神袍的獨特文化藝術 ảnh 2 手工精美的聖母神冠。
目前,製造神袍或橫祍等材料大都是從中國進口,並由藝人們巧手縫製;除了在市內銷售,東區各省市的華人寺廟都會前往上述地點的店舖訂購。不過,近5年來,許多寺廟都不鼓勵善信供奉神袍,一來由於寺廟神像真身有熨金萡而顯出莊嚴漂亮,故不想被神袍遮住失去神像的威嚴;二來有的寺廟神袍太多而沒有地方擺置。再說,神袍價格較高,因此要視當年經濟好否,如果生意好,善信才會選購神袍來酬神。而酬神時間一般集中從農曆年底至明年四月,不過,時下選購神袍酬神力度日漸減弱。
神袍的獨特文化藝術 ảnh 3 「奇緣」店主陳嘉慧與其縫製的神袍和戲服。
上述數十年前的顧繡舖已逐一停業,目前僅存“巧新”一家。據店主鄔安妮女士介紹,巧新她祖父早從中國來越謀生時,於1938年之前創立的。當年,巧新與隔壁的德章聯號,後再分股。巧新門前的古樸木制招牌是來自廣州的工藝品,數十年來盡經風雨洗滌,但仍完好地高掛在店舖前,別具一格。可是,隨著時代變遷,該店舖售賣神袍、神冠和若干顧繡品生意很淡,而這家將近百年的老店已後繼無人,鄔女士認為有一日過一日,沒有什麼寄望了。

目前,第五郡第十、第十一坊梁汝學街、陳興道街、趙光復和阮廌街附近一帶很多店舖都見擺售神袍和神冠等。其中,有一家擁有30年歷史、由華人陳嘉慧女士創辦、在阮廌街義安會館關帝廟對面的奇緣店舖都有縫製各種神袍。初時,是以手搖繡花機來繡枕頭袋、畫等。如今,卻以電腦設計加工各類美術工藝、剌繡縫製品,如各種神袍、佛教和道教等用品。多年來,該店獲評為最佳佛教文化品十大商店之一。

儘管當年的顧繡風采不再,但是上述擺售神袍、神冠、佛教文化品和道具等的店舖,已成為堤岸區近百年來不可多得的一個特色與文化◆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