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和航運目前約佔人為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8%。“Drop-in”燃料是一種很有前景的替代燃料源,這是一種合成版本的石油衍生液態烴(例如煤油、汽油或柴油都是液態烴),能在太陽能的幫助下用水和二氧化碳製成。之前演示過這種太陽能燃料生產過程的獨立步驟,但在真實世界條件下運行完整步驟和優化後的系統一直很有難度。
此次,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研究人員阿爾多·斯坦菲爾德及其同事,描述了一種安裝在實驗室屋頂的太陽能燃料系統,該系統由3個關鍵單元組成:一個是直接空氣捕獲裝置,能從空氣中提取二氧化碳和水;一個是太陽氧化還原裝置,能利用太陽能將二氧化碳和水轉換為一氧化碳和氫的混合物(合成氣);還有一個氣轉液裝置,能將合成氣轉換為液態烴或甲醇。該實驗系統能在間歇性太陽輻射下順利、穩定地運轉,在一天7小時的典型工作時間裡能產生32毫升的甲醇,驗證了太陽能燃料生產流程的技術可行性。
研究團隊評估了他們的系統所需的升級方案,從而有望滿足全球範圍內的航空煤油消耗量(2019年為4140億升)。據估算,所有太陽燃料生產廠的總土地足跡大概在4萬5000平方公里,相當於撒哈拉沙漠面積的0.5%左右。不過,第一代商用太陽能燃料廠生產的這類燃料將比它們能取代的化石煤油更貴。
這種裝置製造的燃料是碳中性的,因為它們燃燒釋放的二氧化碳與製作時提取的二氧化碳量一樣。研究人員認為,考慮到建設太陽能燃料廠所需的初始投入成本較高,有必要制定支持政策來推進這些燃料的大規模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