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毀掉的作品反而更值錢
很多人質疑這是一次炒作行為。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懷疑?
那是因為蘇富比拍賣行也已經表示,經過藝術家這樣自毀作品的行為後,被拍賣出去的這幅已經碎掉的畫作,可能將變得更加值錢。
班克斯一向以挑戰藝術權威的行為而聞名,這一次他等於又再度挑戰了藝術圈或藝術建制裏一個很顯著的機構拍賣行。這充分表明了班克斯的顛覆性格,他大概是不同意自己的畫作被這樣拍賣,或者他就是故意捉弄那些拍賣他畫作的人,這樣一個介乎於惡作劇與顛覆行動之間的行為,可以說是一個典型的“班克斯”做法。
也就是說,這幅畫被破壞之後,反而可以當成是班克斯對他原來畫作的二度創作,那就是一種“以破壞為創作”的表達方式。如此一來,這幅作品說不定就將變得更加值錢,而且今天已經貴為全球塗鴉界第一紅人的班克斯,他的名氣也更上一層樓。
“顛覆”成為賺錢的幌子
班克斯曾經有過一部紀錄片,拍跟他有關的一件事件,叫《拯救班克斯》。故事說到,2010年他去美國三藩市,依舊滿街作畫,但是當時的三藩市政府是不准這樣塗鴉的,於是紛紛要求業主抹掉他的作品,大家當然都覺得很可惜。
其中有一件殘餘下來的是他的典型作品老鼠,在一家酒店的外牆上。有個收藏家是真心喜歡班克斯的作品,自己花了錢和酒店業主商談把牆拆下來,還不收任何價錢要送給美術館。可是,問題是沒有美術館能收這幅作品,為什麼?儘管班克斯大名鼎鼎,美術館館長們也都很喜歡,但是他們要收藏一個藝術家的作品必須經過他本人的授權,可班克斯是不可能授權自己在外面的這些塗鴉的。他一旦授權,那就表明那些真是他的作品,他簽了名認了,也意味著他犯法了,要面臨抓捕。
反倒出現了一個藝術經紀人,在世界各地把班克斯畫在公共空間上的那些畫取下來,以高價拍賣賺錢。這個經紀人拍賣這些作品,賺盡了所有的金錢,但是絕對不會分回給班克斯。因為他認為,班克斯不是不敢承認這是你的作品嗎?我很想把錢給你,可你又不現身,沒辦法,只好畫在公共空間上的那些畫就都歸我了。
甚至有人還認為,儘管班克斯抗議這種行為,但的確是他先在人家建築物的外牆上畫了作品,也沒問過人家是否同意。現在人家不問你就把它拿下來去拍賣,你恐怕也做不了什麼。這個經紀人還想向剛才說的那位收藏家買他好不容易拯救下來的班克斯的作品,於是故事就卡在這裏了,收藏家不願意賣,經紀人卻想買到。
圍繞著一個塗鴉藝術,能夠惹出這麼多的爭議,這就是一個現代藝術史上,顛覆建制以及被建制吸納永恆迴圈的故事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段插曲◆
(摘自《北京文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