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鹹金桔是華人民間上痰、感冒、喉嚨上火等症狀的傳統良藥。當年隨著華人下南洋的腳步,醃制鹹金桔的良方在西堤得到發揚光大。後來不光是用來治病,它還是一種日常的消暑飲料。
在我懂事的時候,已經看到家裡有好幾瓶鹹金桔了,那是祖父醃製的。後來我們家庭搬進了新房子,在這裡的第一個春節過後,母親把採摘下來的金桔以祖父的秘方來醃制了一瓶鹹金桔。母親把金桔洗淨晾乾,找個敞口小瓶,然後一層金桔一層鹽,鹽全蓋住金桔,擰好瓶蓋,放在天台上讓日曬雨淋。過段時日,鹽化為水,當鹽水不能把全部金桔淹沒時,母親再加鹽,否則沒淹到的金桔就會發黑甚至發黴,容易變質。醃制的鹹金桔最忌進水,如果進水很易變質。
華人家庭醃制的陳年鹹金桔。
鹹金桔的功效是與日俱增的,一瓶鹹金桔放個7、8年是常事,不少家庭放了數十年。時間久長,金桔多呈灰黑色,顏色雖不好看,並未變質。像筆者的母親當年所醃制的那一瓶如今還在,屈指一算已經將近40年了,而後來醃制的那幾瓶也有十來年。這幾瓶鹹金桔幫助我們兄弟姐妹戰勝了喉嚨上火的日子,也陪伴我們度過了一個又一個炎熱的夏天。對我家來說,這些陳年鹹金桔不但是嗓子的守護者,它還蘊藏著祖輩的感情,是一種文化的傳承。
陳年鹹金桔如今成了不少華人家庭的珍寶,甚至有人捨不得使用,因為那是他們祖輩留下來的紀念品。寓居新富郡新富忠坊的華人街坊謝珍女士,今年64歲的她已當上了祖母和外祖母,每當孫子們喉嚨上火時,她均拿出半粒鹹金桔加糖沖水給他們喝,喝了之後馬上見效。這是她的母親於1975年前醃制的鹹金桔,有將近半個世紀的歷史。後來她結婚生小孩,母親就把那瓶鹹金桔給了她,以備不時之需。
在藥物貧乏的年代裡,謝珍靠母親醃制的鹹金桔治療了3個子女因感冒、喉嚨上火所造成的身體不適。她的母親黃振英(黃氏燕)今年已經88歲高齡。老人家最近因為喉嚨上火而導致嗓子沙啞,謝珍沖了一杯鹹金桔給了母親喝,次日母親可以開嗓了。她說,有些時候,傳統的治療方式比現代藥物來得靈驗,而且不會給體康造成副作用,可以說是用來“睇門口”的理想藥品。
祖籍廣西的謝珍其母親是在越南廣寧省芒街出生的第二代華人。自少在北方越中邊境生活的她,對家鄉的飲食傳統保存得相當完整。黃婆婆說,那時候家家戶戶冬季都會醃制鹹金桔,家裡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天氣乾燥嗓子乾癢咳嗽,用醃制好的鹹金桔沖水喝一杯,生津潤喉,特別好喝。後來移居到南方來,她還是按老家傳統醃一大瓶鹹金桔。南方的金桔味道偏酸,含有豐富的維生素,也正是因為它偏酸的口感,所以金桔有理氣、化痰、止渴、消食的作用。新鮮的金桔醃制成鹹金桔後,經過大量的醃鹽浸泡,只有鹽份,保證了金桔不易變壞變味,這也是老一輩人一直傳承下來的老傳統,保留了鹹金桔的做法,夏季時候喝正合適。
其實,陳年鹹金桔放久了上面會凝固一層白鹽,這並非變質。但要是變質也無妨,筆者家裡的陳年鹹金桔,常因鹽水不足,或使用過程受潮,不小發黴長毛,母親頂多把黴毛除去,把變質的挑除,加點鹽又繼續使用。鹹金桔越久越是寶,豈能輕易扔掉?就像謝珍家裡保存的那瓶鹹金桔,歲月把每一粒金桔染黑了,但裡面的藥性與感情卻隨之濃郁。
最近,謝珍除了給“西堤華人文化陳列室”計劃贈送若干懷舊物品外,她還把該瓶經歷四代人的陳年鹹金桔一起捐出,希望華人的傳統、華人的精神和華人的民間良方能世代相傳,造福後裔◆
為豐富陳列室的內容,希望各界華人同胞積極捐贈物品支持“西堤華人文化陳列室”成立計劃,讓更多的華人懷舊物品得以保留和傳承。讀者如有相關物品饋贈,請撥電0938638043 張先生 代為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