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多彩工人月开幕 为出口企业纾困解难 陈红河副总理视察 500 千伏电线第3段进度 东海禁渔令违反越南主权 广宁省工时最长 人均收入却处于偏高 数字化转型有助减少烦扰民众及企业 大力推进肃贪反腐与自我检讨工作 零售业频推促销活动 “绿色”物流行程:任重而道远 释放私人投资资源 实施核心任务以促进社经发展 数字化转型市场尚可强劲发展 2024 年东盟未来论坛分享有关东盟未来愿景的新创意 Horasis中国论坛:促进贸易和吸引投资的商机 资金开始流入经济体 越南国家品牌5年内增长102% 加强河南省与中国南宁市合作关係 越南成为新加坡最大大米供应国

丹青妙筆留墨香

記王少霞珍惜恩師陳章卿畫家遺作

已經40多年沒打開收放在紙箱裡的畫卷了,生活的繁忙令她無暇重拾擱置已久的畫筆。然而,在曾經的歲月裡留下的印跡卻一直留在心坎中,那是恩師的水墨丹青,那是師生的合繪作品……在最近看到“西堤華人文化陳列室”計劃的一則華人懷舊物品徵集啟事後,一段塵封已久的記憶得以喚起,那曾是她的青春,是她對夢想的追逐時光。
王少霞(左四)與家人向陳列室捐贈恩師陳章卿遺作。
王少霞(左四)與家人向陳列室捐贈恩師陳章卿遺作。
王少霞,一位看上去很普通的華人婦女,但在與她深入交流時,從她那滿腹經綸與見多識廣的言談中,可知她是一位飽讀詩書,精通繪畫的才女。

1950年出生的王少霞,是堤岸第三代華人。她的祖父母一如其他老一輩華人那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從廣東花縣大珠村(今為花廣州都區)下南洋,來到了西貢-堤岸。當年他們在西貢碼頭登岸便是森焦區,那時候很徬徨,初來乍到心神恍惚,所以老人家後來跟子孫分享自己昔日的心情時打趣地說:“上岸見心焦(森焦)。”王阿姨的祖父母都是知書達理的人,故而對子孫後代的教育十分重視。她祖父王洪珍後來在梅山街(今為第五郡阮廌街)創辦的“珍昌隆”雜貨舖雖然不是大生意,但每年均支出巨款讓子孫到學校接受民族文化的薰陶。

王阿姨從小學到高中畢業一直在知用中學就讀。知用是首所由華人創辦的民立中學(1939年),首任校長兼創辦人是唐富言先生。在那個百業待興的年代裡,該校已經設有男女生宿舍、圖書館、物理實驗室、化學實驗室、球場等,設備較完善,可想而知這是一所高級學府,但學費也不菲。讀初中時,她有機會接觸到美術老師張炯初畫家、華文老師陳寶尊(筆名重光翁)等老一輩的文學藝術家,這些前輩對提升她的詩畫興趣有一定的影響。

1968年高中畢業後,王少霞在朋友的推介下到益世學校(今為第五郡義淑街章揚小學)任教,在當年濃郁的文化風氣影響下,她也想多學點文化藝術來陶冶性情。該校教務主任陳秀峰與水墨畫教師陳章卿是老朋友,所以介紹她跟他學畫。陳章卿畫家當年是一位美勞教師,他先後在新會學校、九江學校等任課。此外,也開辦繪畫班。1971年,王阿姨正式成為他的學生。當時陳章卿白天在家裡上課,晚上及星期日在九江學校(第五郡第十一坊阮廌街736號,此前曾是雄王民辦大學校址)開班,上下午班和張達文畫家共同教繪畫。王阿姨利用週末放假時間跟陳章卿學畫。
丹青妙筆留墨香 ảnh 1 陳章卿畫家遺照。
陳畫家屬傳統畫派,山水人物花鳥皆精,是一位很有善心的畫家,對於家境困難而又對繪畫有興趣的學生都給予免費學習,因而桃李滿天下,像人民藝人張路、旅美越華畫家黃賢偉、文武雙全老翁陸金等都是其門生。師承陳章卿的旅台著名越華畫家佟京樺(佟富明)表示:陳老師真的多材多藝,為人又慈善。當年他從越南北方移居到南方生活,讀書已不易,父母那有多出的錢給他去學才藝。他當年是第六郡自由新村的貧困子弟,在自由學校(今為團結學校)上小學是免費的。讀四年級時參加了全校寫生比賽,結果獲得第一名。從此就嚮往畫家生涯,在升讀初中時,陳章卿擔任美術課老師,但是很多同學對此課目興趣不大,但他卻很用心的學習,後來陳老師不在學校任教了,所以叫他到其畫室去上課,而且知道他家境不好所以不收學費。佟京樺認為自己十分榮幸能遇到陳老師,後來他在堤岸花縣啟秀學校、福門、芽莊、芹苴、美萩、大勒、從義、夷靈等地當了美術、音樂、體育等課目老師,而每次回到堤岸都拿畫給陳老師指導修正,而老師也非常樂意為學生任勞任怨。

至於王少霞則前後8年跟陳章卿畫家學畫,也曾經當過他的助教,陳老師每年都鼓勵成績好的學生參加一、兩次慈善畫展。王阿姨因為週末才學畫,所以她是到其位於第六郡富有街的公寓三樓的住家上課,1974年初他搬家到了第五郡安平街的一座公寓三樓。那年春節,為了給家裡點綴氣氛,王少霞請陳老師給她畫了兩幅牡丹圖卷軸掛畫,老人家毫不猶豫答應了學生的請求。王阿姨目前還收藏著恩師為她修正和題詞的畫作,其中有兩幅是在1972年畫的人像畫,陳老師還添加了背景並題詞“壬子歲少霞寫仕女余補成章卿”和“壬子孟夏少霞寫人物餘種樹並誌陳章卿”。這些收藏了將近半個世紀的作品獲王阿姨視若珍寶,儘管世事變遷,得失無常,下鄉又返城,存放在紙箱裡的畫卷一直獲得她和家人小心翼翼的保管,當中也因為不小心沾了雨水而有所損壞,或因歲月蠶食宣紙發黃,但她堅決保存下來,畢竟這是她的心血,是她的興趣,更是抹不去的師生情誼。

一向視恩師畫作為命根的王少霞在一次看到“西堤華人文化陳列室”計劃的徵集物品啟事時得以釋懷,她認為那些作品自己用心保管了那麼久主要是出於傳承與珍惜之情,而今年已經72歲的她,希望能有人代替自己繼承和保管好這些瑰寶。於是她決定將恩師的3幅作品與師生合作的兩幅人像畫捐給“西堤華人文化陳列室”計劃,同時也期盼靜謐的水墨色調,在這溫馨的空間裡能講述關於守護傳統的故事,讓水墨丹青描繪美麗人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