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希望在越南增资扩产 宁顺摆脱贫困乾旱处境勇往直前 丰富多彩工人月开幕 为出口企业纾困解难 陈红河副总理视察 500 千伏电线第3段进度 东海禁渔令违反越南主权 广宁省工时最长 人均收入却处于偏高 数字化转型有助减少烦扰民众及企业 大力推进肃贪反腐与自我检讨工作 零售业频推促销活动 “绿色”物流行程:任重而道远 释放私人投资资源 实施核心任务以促进社经发展 数字化转型市场尚可强劲发展 2024 年东盟未来论坛分享有关东盟未来愿景的新创意 Horasis中国论坛:促进贸易和吸引投资的商机 资金开始流入经济体 越南国家品牌5年内增长102% 加强河南省与中国南宁市合作关係 越南成为新加坡最大大米供应国

守护传统花灯 点缀中秋节俗

科技发展、时代进步正威胁着传统手工艺与节日习俗的存亡。事实证明,许多民族传统、民间习俗、节日小吃和应节物品等已在我们的不知不觉中消失。偶尔与三五知己在一起重温孩提时期的一些风俗、美食和玩意时,我们才发现原来那些童年挚爱已经离我们很远很远了,甚至是完全没有印象。值此中秋佳节来临,为了留住“玻璃纸花灯”的童年记忆,笔者找到了与此行业相伴30多载的华人大叔杨爱坤,并与他畅谈艺术人生。
杨爱坤大叔在给花灯装饰点缀。
杨爱坤大叔在给花灯装饰点缀。

从第十一郡阮志清街延长段走到与罗笑街的交界处然后左拐,离后江中学不到10间房子,我们找到杨爱坤大叔的家。在这个月圆季节前夕,杨大叔的房子因为前面挂着的一束束花灯而显得特别显眼。这时候,屋主正忙着用各种颜料给一个个花灯装饰点缀,房子里堆满了成品花灯,中秋佳节的气氛浓罩着小房子。

杨大叔今年62岁,祖籍潮汕,是堤岸的第二代华人,也是为数不多的华人还守护着这一传统行业。虽然素未谋面,但第一次的见面他就对我们和蔼可亲,对我们的突然到访没有半点疑心。在得知我们的来意后,他滔滔不绝地给我们介绍了他与花灯制作业的情缘。花灯是越华小孩欢度中秋的玩意,这一文化在越南的民族大家庭中早已水乳交融。其实中秋玩花灯的节俗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有记载,中秋夜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华南地区,如在广东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令人赞叹。早于上世纪的八十年代,杨大叔在一位亲戚于堤岸新街市附近开的商店里打工,每年中秋节来临前,他都帮忙商店到新富郡富平区去拿花灯回来卖。每次提货,他总是驻足观察师傅们制作花灯的过程,看着七彩缤纷的花灯,童年的回忆马上涌上心头。在昔日的战乱年代里,中秋节提花灯对穷家孩子来说是多么奢侈的一件事,所以节日玩花灯也成了杨大叔小时候的奢望,现在每回来到这里提货,总让他触景生情,感慨良多。

1990年的中秋节前,由于那位亲戚移民外国,商店也结束营业,为了生计,杨大叔决定在家制作花灯销售。凭着自己一直以来对制作花灯的关注所得经验,然后再买几款回来拆开研究,传统的几款花灯很快就在他的巧手中成形。那一年,他的产品被老商店的客户抢购一空,为首年开业夺取开门红,也奠定了他在此行业上勇往直前的决心。杨大叔所扎的花灯主要是传统的鸡、鱼、蝴蝶、兔子、船和飞机等。每年春节之后他就开始为迎接中秋做好准备,首先是竹篾处理,然后骨架定型等环节。到了暑假将那些之前准备好的花灯骨架交给附近的街坊加工贴上玻璃纸,取回来后再慢慢点缀。他的三个孩子小时会利用课余时间帮忙上色,但大学毕业后各有各的忙,如今只剩下他一人干着老本行。杨大叔说,以前没有舶来货,孩子们没有太多的娱乐,所以花灯很畅销,尤其是一货车一货车的销往茶荣、芹苴,而平时他则为一些纸扎铺加工产品,夫妻两靠做这手作把三个孩子抚养成人,这也是他人生中感到最骄傲的事。

随着国家开放和与世界接轨,各式各样的玩具和科技充斥市场的环境下,手工制作花灯和其他传统手工业同样受到打击,特别是电子花灯占领了中秋节市场,致使杨大叔的生产每况愈下。 “现时虽然年事已高,老眼昏花,但趁着还健康,能做多少就做多少,除了赚点零用钱外还真心希望这美好传统和手工艺品能传承下去。”说到这里,杨大叔脸上流露出一阵伤感,这毕竟是跟随着他30多年的工作,而且还是他童年的梦想,他不想看到五光十色的花灯湮没在未来的岁月里。其实,有很多款传统花灯早已没人做了,其中包括我小时候喜欢提的“批皮橙”花灯,多么的令人可惜啊!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