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生的粉面车上的镜画正是出自“新华制片”,上面描绘了4个故事:《仁宗皇实验真旗》、《花山老祖法扲狄青》、《双阳公主扲野道》和一面已经破烂了。上面还以华文注明地址“白铁街市邓明谦街35号巷内-新华制片”。真心的说,老粉面车还在,但福生的“唐人粉面”已不再,可能经过数十年的变化与融入,该店的口味与用材跟堤岸传统的华人粉面有所变更。
如果来到富润郡了解华人故事而不到访水墨画家卢建机,那就是一大错失。卢先生住在第十五坊阮庭政街,是当地土生土长的华人。卢建机并非出生于艺术世家,他的祖父卢庆年轻时从广东花县(今为广州花都区)移居越南平阳省土龙木,结婚生小孩数年后举家迁到富润定居。卢建机的父亲卢家钿大约6岁时随父母到富润生活,小时候就读附近的华侨学校(后改为正心学校),长大后曾在位于潘庭逢街与阮仲选街三岔路边的广华园茶台当掌柜,此茶台招牌菜是牛腩粉,生意红火。
卢家的家业是烹饪,以粤菜为主,专承包富润与旧邑地区的越华同胞喜庆宴会。卢建机说,他们家的拿手菜是“葵扇鸭”。因为此行业从其祖父开始做,所以一直以“卢庆”为招牌,后来他的父亲接手,再后来他也成为厨师。 “以前每次到会都是租用马车把厨具、餐具等运载到客户府上,到了上世纪80年代还租用马车的,后来没有了马车才转用小卡车。直到2001年父亲退休后我们家的这一行业也划上句号。”卢建机忆述。
言归正传,卢建机是如何成为一位水墨画家呢?那是40多年前的事。生于1961年的他自小就住在富润郡华人聚居的地区,其中阮庭政街华人较为集中,他家对面是两户福建人,以贩卖旧铜铁为生,这也是闽籍华人在越南的特有行业。他们兄弟姐妹小时候在家附近的忠信学校上学,这是一所由曾剑校长创办的私塾,以粤语授课。中学到堤岸鸣远学校升学,那时候因路途遥远,每天早上5时就得起床准备好一切,然后乘坐公交车去上学。激发其美术细胞的应该是中学时期,那时候华人学生兴起一股看香港公仔书潮,卢建机也不例外,放学回家很少出外玩耍,总是躲在家里看公仔书,久而久之被书中的漫画给吸引了,于是闲着时自己拿起铅笔来临摹,他在学校的第一幅贴堂习作是画创校校长肖像,当时获得许多老师和同学的赞许。
昔日在富润郡阮庭政街上经营五金的闽籍华人。 |
1980年,卢建机的姐姐的一位同学到他家作客时,知道他喜欢画画,建议他拜师学艺,并把从唐山来的海派传统水墨画大师张炯初推介给他。对绘画有着浓厚兴趣的他,虽然生活在环境并不可观的年代里,加上富润到堤岸长途跋涉,但卢建机坚决向张大师学画。那时候他一周学3天,而每天要花上45分钟踩脚踏车去上学,其好学与认真的精神也感动了老师。张大师的作品以水墨写作为擅长,尤其是画松竹梅石兰菊牡丹等,卢建机之前从未涉足水墨画,这回从零开始学,所以深受恩师影响,画出的牡丹较为原汁原味。然而,学了两年多,1983年张老师移民国外,他从此靠自学来提高画艺。在张炯初大师的画班里,他认识了黄贤伟、李炳全和陈能明三位志同道合好友,多年前还举办了“丹青四友”水墨画展。
作为胡志明市华人水墨画大家庭的一员,卢建机向来积极参与各项水墨画活动,大小展览均积极回应。从2010年开始在家里开班授艺,为水墨画艺术栽培后继人才。到访当天,得悉笔者在从事收集华人怀旧与传统物品工作时,他毫不犹疑地捐出刚参加完国庆展的作品《富贵平安图》,以实际行动支持我们为保存民族文化的努力。
离开卢建机的家已是黄昏时,老天开始下起毛毛雨,我们拖着疲惫的脚步继续上路。路上的雨越下越大,有的人躲到路边的屋檐下避雨,有的加快油门赶紧回家享天伦之乐……而我们依然在大雨中慢慢地寻找华人的故事,这时候潘庭逢街上的多家广东粉面档亮起了灯,开始一天的生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