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化,自媒體、社交網等隨之迅速發展,給傳統的媒體造成極大的影響,導致廣告、發行、收看率嚴重下降,而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令傳統媒體更是雪上加霜。
在4.0時代裏,對傳統媒體來說是一個極大的考驗,如果不抓緊機會快速轉型,那就成為時代的落後者,日漸被讀者遠離。當下,智能手機成為人們手中寵物,與主人形影不離,所以越南與世界各地的新聞隨時隨地可以通過各類應用程式看到,十分方便。也因為智能手機的功能多樣化,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記者”:當附近發生火警、車禍、打架、搶劫……時,大家立刻打開手機的相機拍攝、錄影然後上傳到社交網上,甚至有人還現場直播,及時把資訊傳遞到網民手上。如此的快速傳播是傳統媒體或記者所難以競爭的,加上社交網的氾濫,無奇不有的各類八卦新聞、未經求證的新聞被廣泛傳播、分享,給主流媒體帶來極大的威脅。可以說,在科技發展一日千里的時代裏,給媒體作業帶來許多方便,但也迎來許多挑戰。
其實,對傳統媒體,尤其是實力相對弱的單位來說,要改變以適應新環境並非一朝一夕的事,甚至乎是不容易。以筆者的經歷為例,25年前我投身到華文《西貢解放日報》的大家庭中,從最初的實習生、正式記者再到後來擔任責任編輯的20年筆耕生涯裏,見證了報社從手工排版到電腦排版的轉變,自己也親身經歷了爬格子到電腦打字的寫稿過程。在這一過程中看似簡單,但落實期間也遇到許多困難,特別是對上了年紀的師兄師姐來說更是一大考驗。
以前我們寫稿是使用報社的稿紙,而且每天都在外面採訪後才回到辦公室寫稿,而照片是使用膠卷的“傻瓜機”來拍,每次拍好要帶到沖洗店去沖洗,這種純手工的作業方式確實不方便。每次到外地出差多天時,難以及時把新聞稿發回報社,如果要及時報導的話,那就只能用稿紙或練習簿來寫稿,寫好跑到郵局去發傳真回報社,這種方式是不能發照片,否則就只能回到報社再寫,如此一來,新聞往往成了舊聞,但對於能力單薄的我們來說,只能接受這樣的操作方式了。後來有了手提電話(那時候電信公司還沒提供短信服務),對於帶有強烈時事性的新聞,我只能通過電話把主要內容跟在報社的同事說,然後請他代為寫出來交給編輯部處理。
再說由陳文就先生任主編的後期以及懷雨先生接任主編的初期,這是報社從手工排版轉向全面使用電腦排版的關鍵時期,報社除了聘請對電腦排版有經驗人士回來任職外,還鼓勵和創造條件讓內部員工學習電腦排版技術,報紙從初期的若干欄目使用電腦排版而慢慢轉為純電腦排版,這樣編輯與排版的工作效率就更快速了。雖然排版已經電腦化,但記者寫稿還是“爬格子”,每一篇稿寫完都要電腦組的同事一字一句慢慢打出來,這樣影響了辦報速度,尤其是晚班的編輯與排版工作。於是,主編“勒令”編輯部全體同仁必須參加“電腦普及”班,聘請華文電腦老師到報社來授課,要求每一位同事基本要學會Word的操作,其中以華文輸入法為主。在華文輸入法種類不多的年代裡,每種輸入法都要靠死記,要不就懂得如何拆字,對初學者十分困難。
結束課程後,雖然大部分同事都考試通過,但有幾位上了年紀的老同事還是學不會。當電腦普及班結束後,報社得按進度投資安裝電腦讓大家直接在上面工作,據說也花了一大筆經費才滿足人人一台電腦的需求。這一轉變過程說來簡單,但具體落實並不容易,也幸得領導的關愛和同事們的努力,才能度過了這個“手工與科技”更迭的過程,現在回想起來也得感恩領導們當時的決心。
之所以敘述報社當年的“手工與科技”轉變,主要是想說華文《西貢解放日報》同仁一路以來也在不斷地應用新科技來辦報,特別是互聯網、筆記本、數碼相機、智能手機慢慢普遍時,記者們都能及時把稿件發回編輯部,甚至在外地或外國出差時也於當天把文稿發回報社。到了後期就更加方便,一部功能繁多的智能手機就可以輕鬆出差,無論是寫稿、拍照或發郵件都能用手機來處理,真感激這個時代給辦報人的便利。
然而,在這個科技發展的年代裡也給報社帶來很大的挑戰,報社多年前雖然建立了網報、近年來也在臉書上推送新聞,但相對其他新媒體還是滿足不了發展需求,具體是網報新聞及時更新當天的新聞不多,欄目不夠清晰,視頻新聞十分缺乏,而最重要的是還沒推出絕大數媒體已在使用的閱報應用程式。這是新媒體爆發年代的基本發展方向,相信華文《西貢解放日報》在未來期間定能進行又一次的轉變,以快速、先進、準確的方式傳遞華人同胞的心思願望,也讓國內外的讀者容易接近越南的資訊,為國家的發展事業發出美好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