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多彩工人月开幕 为出口企业纾困解难 陈红河副总理视察 500 千伏电线第3段进度 东海禁渔令违反越南主权 广宁省工时最长 人均收入却处于偏高 数字化转型有助减少烦扰民众及企业 大力推进肃贪反腐与自我检讨工作 零售业频推促销活动 “绿色”物流行程:任重而道远 释放私人投资资源 实施核心任务以促进社经发展 数字化转型市场尚可强劲发展 2024 年东盟未来论坛分享有关东盟未来愿景的新创意 Horasis中国论坛:促进贸易和吸引投资的商机 资金开始流入经济体 越南国家品牌5年内增长102% 加强河南省与中国南宁市合作关係 越南成为新加坡最大大米供应国

挥春精神寄托与文化连接

挥春是华人特有的传统文化,相信它在堤岸的存在时间是与华人来到这里与各族同胞开垦的历史息息相关,因为在华人社群中,挥春不仅仅是一种传统书法技艺,更是一种深刻的精神寄托,承载着对民族文化的深厚热爱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平安挥春黄智球与挥春业相伴半世纪。
平安挥春黄智球与挥春业相伴半世纪。

每年踏入腊月,堤岸的新年应节品纷纷上市,琳琅满目,在这一片热闹与繁忙的景象中,一个个挥春书写档摊成为了老城区百年来的一道亮丽风景线。然而,在近年来社会的快速发展中,我们不经意间发现这些档摊逐渐地变少了。近日走访一些挥春老字号,与这些老书法家畅谈“挥春人生”时,笔者才察觉到,传统文化正以一种悄无声息的方式慢慢逝去。

挥春作为一门艺术,通过笔墨纸砚(如今是金粉)的运用,传达著书法家对新一年的寄望与祝愿。在历史的长河中,无论是身处何地,华人都常常面临着文化的冲击和思乡的情感。在这样的背景下,挥春成为新年的一种表达情感、沟通心灵的方式。挥春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具有独特的文化符号,是华人与民族传统文化的连接纽带。在堤岸,新年写挥春有过辉煌的岁月,远的不说,就在上世纪的七十年代初,第五郡的阮廌街、海上懒翁街,第十一郡白铁街市附近一带每当腊月来临时,这些地区的手写挥春临时摊成行成市,其中从堤岸天后庙(俗称“婆庙”)到冯兴街市这路段上就有近30档。不过,这些档摊随着时代的变迁,也逐渐萎缩,当中原因主要是华人人口减少、书法家老龄化或作古,而物美价廉的印刷品和舶来品充斥市场......导致手写挥春的空间收缩。直至近日,当笔者寻找题材、人物采访时,才恍然大悟这些手写挥春档摊已经所剩无几,而且绝大部分都是老书法家们在坚守老本行。

日前,再次来到位于第五郡第十一坊阮廌街719的大顺书法店探访,笔者看到除了林大顺先生正为老顾客的订单而忙碌外,他的两个儿子林茂梁和林宝山也在忙着给客人写挥春。林大顺于1974年开始写挥春,至今刚好50年。如今,晶华宫灯与大顺书法成了他们经营的两大项目,也是此领域的佼佼者之一。值得高兴的是,在林大顺先生的悉心栽培下,他的两个儿子也在不断地茁壮成长,尤其是于1995年出生、曾获得由华文《西贡解放日报》与胡志明市书法会联合举办的全市书法比赛少年组一等奖的幼子林宝山,年纪轻轻却已写得一手好字,现在店里的许多“大任务”父亲已交由他们兄弟担当,并拥有一批固定的“拥趸” 。林大顺是一位十分重视民族文化的书法家,所以对两个儿子能够传承家业感到高兴。

离开大顺书法店,笔者沿着新年装饰品市场的海上懒翁街来到249号的金禧书法,现年82岁的陈联兴先生正在给几位客人写挥春。祖籍广东清远的他从事此行已经42年,平时是在第五郡第十一坊老子街25号租个小门面为有需要人士写字。谈及自己与书写挥春结缘一事,陈联兴说,小时候在穗城学校读书就开始学书法,书法在当年是必须课,每个学生都要学和参加考试。他对书法的兴趣仅停留于“有空在家练练字”的阶段。直到1982年某日,他在朋友开的文具店买了一枝斗笔,回家在旧报纸上练字时不知何故笔头脱落,次日他以练过字的报纸包着斗笔带去让友人帮忙修理,当朋友打开看到报纸上的书法时非常惊讶并跟他说:“这样的书法不开档写挥春也太可惜了吧?”由于当年的家庭环境也不好,经友人这么一说,那年的岁暮他决定在第五郡陈兴道与杨子江街路口开档,取名金禧书法。打从第三年起,他换到海上懒翁街去摆摊,一转眼已经40多年。陈联兴为人老实,夫妇二人尽管年事已高,身体又不好,但仍得为生计而忙碌,他们膝下育有两个女儿,其中一名智障,不能自理,这令他们的环境更为坎坷。笔者当日在他们的档摊前驻足观察了一会,看到前来光顾的多为老顾客,他们的收费也挺相宜的,普通的四字挥春3至6万元一张。

nghe-thuat-2-6324.jpg
金禧书法陈联兴为街坊写挥春。

白铁街市附近的第十一郡陈贵街上现在仅剩平安挥春,生于1955年的黄智球先生在此摆摊已经50多年了。黄父世杰生前也是位书法家,很早以前便书写挥春以增加年底收入,他从小便围着父亲的档摊帮忙,耳濡目染,也练得一手书法。 17岁那年的腊月自己出来开档写挥春,至今一直没有间断。黄智球是启秀华文中心的书法老师,同时也是市华语教师俱乐部的执委。他表示,自己很幸运这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坚持写挥春,当年旧制度时尽管遇上兵役年龄,可是也能“逢凶化吉”的在那些年的春节持续写挥春。黄智球老师可以说是一位敬业乐业的书法家,这么多年来顾客的订单记录他全部收起来,所以无论多久的书写内容他都可以给客人翻找。在这一岗位上坚持了数十年,黄老师最为感动的是有些客人一路相伴,他们离世后子孙后代也继续支持他。

当前,手写挥春摊在堤岸已经寥寥无几,而还在活动的书法家已经超越古稀之年,年轻的继承者也没多少个。其实对华人而言,挥春不仅是一种传统书法的技艺,更是一种具有商业潜力的文化表达,它同时也是一种“精神信念”,有些书法家写的字不算好看,但因为“人缘” ,他们的挥春“旺”了客户的生意,所以往后无论如何,家里或工厂所贴的挥春非请那位书法家出手不可。在仔细观察上述三位老书法家所写的挥春后,笔者察觉到他们所写的笔划都偏“粗”、偏“肥”,这是与传统挥春讲求好意头有关,因为笔划的臃肿寓意丰衣足食、家肥屋润,财源滚滚,这也是每一位书法家与所有客人的精神寄托与文化连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