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研究中,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周琪、胡寶洋和李偉等人利用基因編輯技術處理單倍體胚胎幹細胞,培育出雙親都是“母親”或“父親”的小鼠。
單倍體胚胎幹細胞即只含有一套染色體、但擁有類似於正常幹細胞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細胞群。研究人員用基因編輯技術敲除了雌性小鼠單倍體胚胎幹細胞的3個基因印記區,再注入另一個雌性小鼠的卵母細胞(卵細胞的前體)中,並誘導胚胎發育,最終從210個胚胎中培育出29隻健康小鼠。
研究人員還利用類似方法培育出12隻“雙父”小鼠,過程相對複雜。他們敲除了雄性小鼠單倍體胚胎幹細胞的7個關鍵基因印記區,並將經過編輯的單倍體胚胎幹細胞與另一隻雄性小鼠的精子注入移除了細胞核的卵細胞中,並在代孕的雌性小鼠體內妊娠。但這些“雙父”小鼠出生後僅存活了48小時。研究人員說,這一方法應用於其他哺乳動物仍有障礙,因為每個物種都有獨特的印記基因。但新方法開創了研究基因印記的新技術,發現了阻礙同性雙親小鼠發育的關鍵印記區,對研究動物克隆以及與基因印記相關的疾病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