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改變對作物的需求
根據氣候變遷模型預測,全球各地遭遇長期乾旱的天數與強度都將逐年增加,導致氣溫升高且供水量減少。由於許多經濟作物如稻米、玉米和大豆等,生長都有溫度上限也需要足夠水份,內華達大學生物化學暨分子生物學系教授John Cushman指出,由於氣候變遷,乾旱地區將更為缺水,最終會影響玉米和大豆等農作物之產量。
華爾街日報今年1 月報導,美國中西部氣候乾旱引發糧災,美國玉米、大豆價格已飆升至 6 年來最高點,人類有必要尋求其他耐旱又耐高溫的新興經濟作物,以因應全球氣候變遷考驗。
仙人掌為何能耐熱又耐旱?
仙人掌是如何適應沙漠乾旱炎熱的氣候條件呢?多數植物在白天進行光合作用時氣孔會打開以吸收二氧化碳,並利用陽光能量將二氧化碳轉化為醣類、澱粉,但此時水份會由葉片氣孔蒸散流失,氣溫愈高水份喪失愈多,因此需水量高又不耐炎熱。
仙人掌則只在夜間打開氣孔吸收二氧化碳,由於此時氣溫較低,所以能大幅降低水份流失量;而仙人掌於夜晚所吸收的二氧化碳會先以蘋果酸形式儲存於細胞液泡內,待白天再釋放出二氧化碳並參與光合作用。
墨西哥人對仙人掌的利用
事實上在墨西哥等乾旱地區,早已培育出可食用的“蔬菜”仙人掌品種,並發展出涼拌、清炒、煎烤等料理方式;而仙人掌的果實成熟後,色澤鮮艷水份充足又富含營養價值,已被當成水果食用。此外,有墨西哥農場業者開發仙人掌果發酵以產生沼氣(biofuel)為自家農機提供動力,節省約三分之一燃料成本。
替代化石燃料的第一項長期田間試驗
借鏡墨西哥的經驗,內華達大學John Cushman教授團隊進行了一項為期 5 年的研究計劃,調查將仙人掌做為經濟作物之各項特性。該研究由內華達農業實驗站和美國農業部國家糧食暨農業研究所共同出資,是美國針對仙人掌屬物種做為發展“生物能源”原料、以替代化石燃料的第一項長期田間試驗。
研究結果表明,梨果仙人掌(又名食用仙人掌)的果實產量相當高,且耗水量僅有現行生物能源作物(玉米、甘蔗)五分之一,該研究成果已發表於今年1月的《全球生物變遷 生質能源》期刊。
由於仙人掌的效益與玉米、甘蔗相當,消耗水量很少又具高耐熱性,這使它們成為更具氣候適應性的作物。
推動進一步的研究
2019 年,John Cushman教授在美國農業部乾旱土地植物遺傳資源中心就已展開一項研究計劃,尋找重要的仙人掌遺傳特徵及種源,希望培育出產量更好的新品種並優化栽培條件。
任何事物都需要精益求精,John Cushman教授說:“我們需要一種能快速生長並產出大量生質能源的仙人掌。”此外,John Cushman教授還希望能利用仙人掌基因來提高其他農作物抗旱的能力。由於仙人掌保留水份的方法之一是在白天關閉氣孔以防止水分流失,他希望能將相關基因植入其他作物之中,以提高其抗旱性。
全世界約有 42% 土地為不適合多數作物生長的半乾旱或乾旱地區,若能用來種植仙人掌,將能提供龐大的生質能源;如不採收,更可以從空氣中吸收二氧化碳,成為對抗地球暖化的生力軍。
註:多肉植物是一類植物統稱,用來代表有胖胖的葉子或莖的植物,它們分別屬於不同科的植物(如大戟科、番杏科等),仙人掌則專指來自於仙人掌科家族的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