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辉画家(左)向西堤华人文物收藏家麒麟(本文作者)捐赠作品。 |
祖籍广东朝阳的华人画家郑辉于1947年在九龙江平原的薄寮省薄寮市出生。这里的自然环境得天独厚,是越南的鱼米之乡,自古以来京、华、高棉族同胞和睦相处,其中华人以潮裔为最,故有“薄寮乃农村地,河里鱯鱼,岸上潮州”(Bạc Liêu Là Xứ Quê Mùa Dưới Sông Cá Chốt, Trên Bờ Triều Châu)的说法。
在这样一块人杰地灵的土地上生长,郑辉自小就得到父母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教育条件。与南部西区其他省份的华人社群一样,薄寮的华人也有自己的学校、会馆、寺庙和墓园等。郑辉小时候在当地的致知学校求学,陈世华老师成为他的美术启蒙老师。由于当时年纪还小,对画画的兴趣只停留于“必修课”的阶段,所以作业和考试“草草了事”就算。年轻时的郑辉喜欢武侠小说,金庸的作品基本全看过。在交通还处于羊肠小径的年代里,每每想要看书都得通过旅居堤岸的亲朋好友代购。书到手后,放学回家总是躲在家里看书,哪都不会去,绝对是一个书迷,其华文水平也因而得以提高。
南方解放不久,为适应新环境,郑辉迁居堤岸,找寻新生活。旅堤初期,他喜欢在第五郡的大街小巷里漫步,看看当地越华同胞的生活状况,而每次路过阮廌与阮知方路口附近的一家洗衣店时,总会被贴在衣柜玻璃门上的《孔雀图》所吸引着,驻足观赏片刻后才愿离开。后来洗衣店老板娘知道他对该画作深感兴趣,于是打趣问他要不要登记学画画啊!这时候他才知道原来这是岭南画派堤岸第二代传人赵伟雄画家的寓所,而那幅令他百看不厌的作品正是出自赵画家之手。因为爱上那幅水墨画,所以郑辉成了赵伟雄画家的学生。
赵伟雄师从梁少航画家,专攻山水、人物、花卉、鱼虫、鸟兽等水墨画,作品广受好评,曾多次参加为各医院、学校、社团筹款画展,故有慈善画家之称。郑辉追随恩师学画时候,赵伟雄画家开了5个班,分别学画树枝、鱼虾、山和云、鸟、兽(主要是画老虎和孔雀);不同的班级学费不一样,但在那个百业待兴的年代里,学费确实不菲,而学画工具也非常缺乏。郑辉依然记得当年没有宣纸,恩师让他们用于印报纸的纸来习画。学画一年后,赵伟雄画家移居德国,郑辉自此靠自学而提升水准。后来国家落实革新开放政策,许多民间艺术组织久旱逢甘露,一时间活跃发展,郑辉成为了第五郡美术俱乐部一员,为传承与发扬民族艺术而献出绵力。
认识郑辉者,无不认为他是一位不骄不躁、以礼待人的画家,参加美术活动纯属兴趣,不为名利,不畏强权,数十年来如是,就连媒体多次要采访他都被婉拒。今年清明节前夕,我们一行参加完珠洋清明古庙重修落成典礼后顺道到访薄寮,刚好当时他回乡扫墓,于是我们约在市中心的一家咖啡馆相聚聊天。那时候,我们真正有时间在一起畅谈,聆听他说今天、话当年,并在他热情的邀请下一参访了薄寮潮州墓园和其他华人会馆、庙宇,而且还邀请我们品尝当地有名的煎饼。在交流过程中,他对笔者在收藏西堤华人怀旧物品的工作上予以高度评价,也表示将捐出若干书画作品以支持我们计划。薄寮之行的不约而遇,让我硕果累累,郑辉画家的热情一次又一次的感动了我。
言出必行,从薄寮回来没多久,郑辉选出了书画精品各一幅捐赠给我们,这是他呕心沥血之作,其中《荷塘鸳鸯图》曾经参加华人美术展,而“考古酌今审时度势,通中法外舍短取长”的墨宝正是他借助古人的名言来勉励我们正努力追随的工作。在捐赠当日,他再三的鼓励我们继续收集其他华人画家的作品,好让这套完整的收藏品能够让后世看到前人的努力,从而激励他们把民族艺术时代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