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总理范明政开始对韩国进行正式访问 守德市委书记接见中国云南麻栗坡县委书记 第二季度GDP增长6.93% 加强中部及西原地区商务促进效果 越中交通战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具有特别重要意义 国家主席接见澳大利亚及印度大使 预计越南经济今年增长近6% 利率上升闲置资金纷纷流入银行 本市建立国货可持续供应链 越中横模-峒中双边口岸正式开通 越南跻身全球十大猪肉消费大国 范明政总理建议共同迈向“未来增长新前沿” 咖啡出口有望创汇约50亿美元 下半年经济增长的牢固基础

让封尘的历史鲜活起来(上)

——听华人书法家林大顺细说当年

堤岸,一座充满文化气息的旧城,凭着色彩斑斓的多元文化成为了耐人寻味的地方,尤其是她深厚的历史为喜欢华人文化者提供了奇妙的探索机会。生活在这里的老人,他们是这片土地的千万个故事讲述者,也是史上的华人活动见证者。可以说,每一位长者就是一个故事。
2015年《西贡解放日报》公开发行40周年时,林大顺(右一)重写报头祝贺。左一为报社已故原领导之一林菊大娘。
2015年《西贡解放日报》公开发行40周年时,林大顺(右一)重写报头祝贺。左一为报社已故原领导之一林菊大娘。

在第五郡车来人往的阮廌街上,穗城会馆-天后庙方圆一公里内可以说是华人聚居最稠密的地方,也是华人各大会馆、学校、文化汇聚之地,是越南华人的最大商圈。因此,昔日的社会名流、豪商巨贾、文化名人多安居于此。华人著名书法家林大顺从出生到现在的72年来,他一直在这里守一方净土,对于地方上的沧海桑田可以说是了若指掌。

篮球与书法双喜好

1951年出生的林大顺是堤岸的第二代潮汕人,祖父很早便从中国唐山来越谋生,工作稳定后祖母才把他父亲与二叔带到堤岸来一家团聚。顺叔是在昔日的古都街(后来改为孔子大道,现为海上懒翁街)上的太平街市地区出生。此街市所在位置是目前的赵光复街与海上懒翁街路口至武文杰街路口的路中心,太平街市后来迁到西贡区,原址用来安置“残废军人”,直至上世纪的20年代,政府在整理市容过程中对此区进行拆迁并扩宽成现状。顺叔7岁那年跟随父母搬进穗华里与外婆一起生活。

顺叔的外婆是广东南海西樵人,也是穗城会馆产业之一的穗华里老租客。穗华里内当年住着清一色的华人,其中以广府人占大多数,而广府人当中又以鹤山和南海西樵为最。关于穗华里的历史沧桑,笔者于多年前在采访里内街坊组组长关惠芳一文中曾作详述,而此次拜访顺叔也听到许多有趣的故事,同时笔者又跟随着他的脚步重访穗华里,他又介绍了很多老街坊给我认识并一起重温逝去的岁月,所以这些趣闻将在穗华里的专题中另作报导。不过,因为住在穗华里里,顺叔才有机会入读越秀(穗城)学校和认识到时任该校董事长麦剑雄先生。

林大顺虽然是澄海潮州人,但到了适龄时候为便于上学,父母为他申请就读越秀学校。然而,作为堤岸一所公办名校,学生如要入学必须得到校内两名熟悉人士介绍才能通过,其父母找到了该校两位老师签字推介,他顺利成为越秀学生。第一天入学前,母亲特地带着他到邻近的婆庙去拜阿婆和文昌星君,祈求神灵保佑他聪明俐伶、学业进步。其实不同地方的华人有着不同的入学习俗,像昔时的潮汕儿童入学读书,称为“开书”,这一天的早餐颇为重要,得吃“五碗头”,“五碗头”是指这五个菜:鲮鱼炒葱、猪肝炒葱、红鸡蛋、甜豆干、莲子百合汤。这是五个有好意头的菜,寓意乖巧聪明、学业有成。由于家境清寒,林大顺还获得麦剑雄董事长批准半免费,这也奠定了他日后同当时侨社尊称“麦老大”的麦剑雄的感情。

林大顺天生并非书法爱好者,篮球才是他的挚爱。当年,篮球在各华校、华人体育会中得以蓬勃发展,许多国手都是从这些摇篮中走出来的。因为越秀学校有个标准的篮球场,这成为了林大顺发挥个人天赋之处,小学到初中他一直是“篮球痴迷者”,有时候会因为放学后留在校内打篮球而忘了回家,等到傍晚母亲到学校去找他回家吃饭时,才知道原来自己已经连续打了好几个小时的球。初中他转读耀汉高级中学,该校的学生篮球运动十分活跃,对林大顺来说正中下怀,他沉迷篮球而荒废学业一事屡被校务处警告,甚至被老师用戒尺罚打手板,被列入“百厌”学生名单中。

那么他是如何与书法结缘呢?其实在以前的华校课程里,书法是必修课,这课目在越南落实革新开放政策后,各华文中心依然将书法列为必修课,那时候很多书法人才在校园里得到发掘。林大顺在越秀读小学时已经开始学习书法,但这毕竟不是他喜爱的课目,所以只是应付式的学习,根本没有专心向学。升读初中时,因为好动,整天沉迷篮球,辅导主任吴殿楼为帮助他陶冶情操,鼓励他于每天放学后留在校务处里练习书法,吴主任亲自指导他。因为吴主任的这份心意感动了他,使他每天不能不努力练字。日复一日,他的坚持并没有辜负老师的期望,慢慢写出成绩来,字体一天比一天的进步,后来书法更成为了他的第二爱好。

提升书法的机会

战乱时期,“避兵役”是一个常见的现象。林大顺是其中一员。这事后来给“麦老大”知道了,为安全与能正常工作起见,麦剑雄让他到穗城体育会去工作。当年的穗城体育会办事处设于穗城会馆天后庙毗邻的广肇公所内,林大顺获安排当常驻文书,负责体育会的通告、请柬等书写工作。穗城体育会除篮球队、乒乓球队外,还有粤剧组、歌舞组,因此,他在体育会里事务繁多。在体育会工作期间也给他提升书法艺术创造了机会,因为许多文书工作需要用毛笔书写,还有年底体育会给理事和热心人士赠送的日历王也要在日历板上用正楷书写受赠者名字……如此的工作与锻炼,林大顺的进步一日千里。

顺叔在穗城体育会工作的时间是上世纪的70年代初,他还记得当时会内的粤剧组小生花旦人才济济,其中有来自香港的廖金鹰与陈燕浓夫妇(统一粤剧团花旦廖嘉玉的父母)、杨水(粤剧花旦杨佩玲的父亲)等。他们都是之前来越登台的老倌,后来发现堤岸是个风水宝地,所以留下来发展,他们的第二代也成了粤剧名伶。廖金鹰当时住在第五郡第十一坊阮廌街717号,也就是林大顺目前的住所和主理的华晶宫灯行隔壁房子。华晶宫灯行是他于1982开的商店,该店所在位置算是“唐人街”的黄金地段,1975年前在阮廌街的这路段上集中了许多华人会馆、学校、医院、同乡会、体育会、商店和名人寓所;霞漳会馆-妈祖庙、穗城会馆-天后庙、义安会馆-关帝庙、崇正会馆、七府天后庙-精武体育会、广肇医院(今为阮知方医院)、福善医院(今为阮廌医院)、穗城学校-穗城体育会、鹤山同乡会-鹤山体育会-同义学校(现为阮曰春小学)、九江同乡会-正心学校(今为雄王民办大学)、东莞同乡会-文源学校(今为幼稚园学校)、潮州明道学校、客家正义学校等都在这路段上。在如此的环境中成长,也难怪林大顺对堤岸的名人轶事如此的了解。

如果说昔日堤岸有著名的天声、金声、谢惠生、左白涛书法家为华人社团、商店、工程招牌留下了许多墨宝,那么今日的许多华人寺庙、学校、商店都能见到大顺书法,尤其是各省市的许多会馆、寺庙的牌匾书法是出自他的笔下,《西贡解放日报》报头也是当年报社领导之一林菊女士请他挥毫的。在笔者收藏的华人怀旧物品中,有一幅缅怀已故释日修老和尚的书法是林大顺书法家专程书赠给我。他虽然没有参加华人的艺术团体组织,但他的书法艺术却得到广大华人的青睐,这在现代社会中属于罕见的例子◆(本月27日续)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