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網絡通信技術和電子光學技術迅速發展,使偷拍器材變得更加隱蔽,非法製造偷拍器材的行為也更容易逃脫監管。偷拍當然也是一種濫用科技的行為,但這個問題不能歸咎於科技發展;科技自我升級,針對問題不斷完善,才是防止科技濫用的最優解。
科技升級可以幫助監管微型攝錄、儲存、傳輸設備的生產、銷售與應用。
科技升級可以幫助監管微型攝錄、儲存、傳輸設備的生產、銷售與應用。
早在2014年年底,中國就通過了《禁止非法生產銷售使用竊聽竊照專用器材和“偽基站”設備的規定》,《刑法》中也有“非法生產、銷售間諜專用器材”的法律條文,可以說,中國對可能用於偷拍甚至間諜行為的微型攝錄設備有嚴格的法律管制。
監管這些敏感設備生產流通全過程,可以幫助我們從源頭上切斷非法獲取偷拍設備的途徑,也讓合法應用微型攝錄、儲存、傳輸設備的行為得到保護與規範。物聯網技術可以讓這一管制更加行之有效,要求微型圖像感測器(CMOS)等微型攝錄、儲存、傳輸設備的核心元件的製造商在相關元件上加裝物聯網管理模組,對銷售管道、購買者身份進行關聯、記錄,可以幫助製造商和監管者掌握敏感商品是否有濫用之虞。
一些地方,無人飛行器等敏感技術產品已經要求實名登記,這樣的舉措有效防止了“黑飛”現象。防範“偷拍”,技術管理籬笆紮緊也是必要之舉。
“防偷拍”科技應用是科技公司盈利的商機。現在“電腦病毒”已經沒那麼可怕,因為“防火牆”“殺毒軟體”幫助人們構築了保護自己的基礎防線,防範病毒幫助不少軟體公司取得了成功。相應的,如果有科技公司積極研發“防偷拍”技術,偷拍魔高一尺,反偷拍道高一丈,不僅可以創造財富,也能讓科技公司得到人們的尊敬,實現社會價值。
2017年,加州大學研發人員發明了一種能夠干擾攝像頭的燈泡,它發出的光線對人眼沒有影響,但能對光學感測器發出信號“噪音”,安裝這種燈泡可以讓攝錄設備失效。類似技術若能繼續升級,並實現量產,讓部分區域免受偷拍者侵襲並不成問題。
最後,網絡技術的不斷升級能夠幫助公安機關事後追責,挖出偷拍者幕後黑手。若前面兩層技防防線不幸被突破,偷拍者不幸得逞,科技的進步也能幫助我們實現正義。
一些偷拍者將隱私內容傳到網絡上,當然知道這是違法甚至犯罪行為,故而使用各種技術隱藏自己的身份,也盡量降低非法偷拍內容的敏感性,以規避審查。公安網絡技術升級,要幫助公安監測敏感內容,追蹤違法人員資訊,讓偷拍者無處藏身。
引導科技向善,關鍵還在於人。不斷完善科技,規避濫用風險,才能讓技術免於“失控”給我們帶來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