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务之急乃克服台风后果与应对环流 胡志明国家政治学院建设与发展 75 周年 继续追随对市场经济的认可 总书记、国家主席苏林与韩国总统及日本首相举行电谈 苏林总书记、国家主席向已故音乐家文高和已故画家裴庄灼致敬 确保麻疹疫苗接种最高安全 木制品市场发展前景可观 水产加工企业逐渐扩大规模 越南将进入民族跨越发展时代 出口起色企业却面临困扰 引进高新技术以提高农产价值链

解放首都——歷史的印記 未來之動力

連接八月革命成功、“九‧二”國慶節等我國民族倍感自豪的歷史里程碑,首都人民、乃至越南全民族都不會忘記一個對於每個人來說是極其重要且意義重大的日子--河內首都解放日(1954年10月10日)。
解放首都——歷史的印記 未來之動力
1954年7月20日,日內瓦會議結束,這意味著法國殖民者必須從印支撤出全部軍隊。儘管如此,河內仍然是法軍集結、停留80天的區域。趁這個機會,法軍紛繁組織各項在多方面破壞河內首都的活動。面對新形勢,河內市黨部和政府以人民為力量,主張領導首都人民團結一致,站起來鬥爭要求對方落實協議,保護城市,保護企業、辦事處,保護工人和公務員的性命、財產與權益,防打敵對、破壞勢力;與此同時,加強發展市內的革命力量,並同各個戰區返回的力量配合接管首都。

面對河內軍民的戰鬥力,1954年9月底,法國佔領軍司令部唯有同意如期撤離城市。1954年10月8日,我方軍事接收委員會在市內6個區域和嘉林縣部署力量,接管獲移交的機關和軍事陣地。我軍進入堤羅城、永綏、“楚”四岔路口、紙橋、日新,以及安排部隊力量與法國士兵共同在各個主要的陣地值守。工廠自衛隊和眾多工人一起守衛工廠和廠房。在各條街道上到處都出現了金星紅旗,以及歡迎部隊和革命政府回到首都的橫幅。敵人撤退到哪裡,我軍便立即接管。在1954年10月9日下午4時,最後一批法國士兵從龍編橋撤退到嘉林。
解放首都——歷史的印記 未來之動力 ảnh 1
1954年10月10日上午,以首都中團為首的308師進入河內市區。首都人民從清早就歡天喜地的舉著旗幟、帶著鮮花和胡伯伯肖像到各條大街小巷以歡迎部隊回來接管首都。上午8時正,西翼軍隊從馬群區(如今是河內體育館,馬群街)出發。他們是首都中團的步兵,胸襟前掛著“奠邊府戰士”的徽章,回到河內老家--軍團的誕生地。軍團途經金馬、阮太學、南門、杭花、杭桃、杭橫等,在9時45分進入東門。在8時45分左右,直屬88和36中團的南翼軍隊從越南學舍(現屬科百科大學)出發,途經白梅、順化街,環繞還劍湖一圈後返回進駐屯水區(現是108軍醫院)和鬥巧區(如今是友誼文化宮)。至於由軍政委員會主席王承宇和陳維興副主席率領、包括機械和砲兵的接管指揮團,在9時30分從白梅機場到“望”四岔路口轉至忠賢四岔路口,然後沿著白梅街到順化街、杭牌、同春街,然後進入北門。在下午3時,市歌劇院的喇叭長鳴,數十萬河內人民和各個部隊單位莊嚴地參加由軍政委員會在旗桿體育場舉行的升旗儀式。升旗儀式結束後,王承宇少將鄭重地宣讀胡志明主席值解放日之際致以首都人民的號召。

在從全國抗戰之日直至解放首都的歷史征程中,經歷了重重艱辛和犧牲,河內軍民已立下震撼全國軍民的輝煌里程碑,為我黨、胡伯伯和人民所選擇堅持以邁向“民富、國強、民主、公平、文明”目標的獨立、民族自由和社會主義道路的往後征途留下了寶貴的經驗。
解放首都——歷史的印記 未來之動力 ảnh 2 龍編橋———這座有著100多年歷史的傳奇橋樑已見證河內首都近代歷史的變遷與浮沉,是河內人民從龍編橋撤離以躲避戰火、留下了寂靜城市;以及在1954年10月10日最後一批法國士兵從龍編橋撤退的畫面。昔日的橋樑是幫助每個人重溫河內英雄豪邁史詩的歷史印記。
河內是全民的心臟,是我軍和人民決心取回的戰略要地。在抗戰期間,河內已發揮高度的自力自強精神、獨立戰鬥能力;同時,自始至終積極與全國戰場配合,旨在快速贏取勝利。河內一直秉持抗戰和建國並重的精神,與全國人民共同積極參與戰鬥、生產、勤儉,成為前線的堅實後方。

首都解放對於我軍和人民的抗戰事業有著非常特殊的意義。不僅意味著從法國殖民者手中解放一座城市,還是解放越南民族的首腦機關,解放了強大而堅實的後方力量。成功解放河內首都已為解放其他城市創造了強大的動力,徹底把法國侵略者從越南國土剔除。無論經過了多少年月,這些里程碑始終深深刻印在河內每位河內人民的心中,而在每年的10月10日,眾人又重溫民族昔日的英勇豪邁歲月,為祖國山河書寫了輝煌的歷史篇章。

河內從一座被佔據且飽受戰火蹂躪的城市,如今已脫胎換骨,成為全國領先的經濟、文化、科學與教育中心。河內政府和人民正在全力建設一個日益發展和現代化的首都,以配得上“和平之都”、“千年文獻之都”稱謂◆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