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争年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 政府总理范明政接见日本三井集团董事长 台风雨洪导致324人死亡与失踪 推动越俄双边合作关系走深走实 越美优先深化克服战争遗留后果合作关系 当务之急乃克服台风后果与应对环流 3号台风致59人死亡与失踪 6 种商品创汇至 100 亿美元 胡志明国家政治学院建设与发展 75 周年 继续追随对市场经济的认可 总书记、国家主席苏林与韩国总统及日本首相举行电谈 苏林总书记、国家主席向已故音乐家文高和已故画家裴庄灼致敬 确保麻疹疫苗接种最高安全 木制品市场发展前景可观 水产加工企业逐渐扩大规模 越南将进入民族跨越发展时代 出口起色企业却面临困扰 引进高新技术以提高农产价值链

不獨親其親使老有所依

本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不獨親其親”的精神,20多年來,家住第八郡第四坊的教師黎氏敬憐愛許多露宿街頭的老人老無所依,無家可歸,風燭殘年要餐風宿露的淒涼處境,便接老人們回家視如父母般奉養。
黎氏敬老師向老人們送上晚飯。
黎氏敬老師向老人們送上晚飯。
孤寡老人的“福星”
來到第八郡第四坊,問起黎氏敬老師幾乎是無人不曉,當地一位居民說:“黎老師照顧老人已經很多年了,她又仁慈又有愛心。”在居民的指引下,走過勞動居民區內九曲十八彎的多條巷路,最後筆者終於來到黎老師的特殊的安老所,那是在蔥郁樹蔭下的一列整齊的簡潔平房,在此筆者遇到住在附近的黃燕姐在忙碌中抽空到來送上10包朥餅,讓老人家們先過中秋佳節。她說:“老人家大部分牙齒都掉了,所以朥餅會比較容易咀嚼。我就住在附近,時不時會過來看望老人們。”說完便匆匆離去。

迎接筆者的是一張張憂喜參半的老人臉孔。目前在此住了10位老人,其中有7位要坐輪椅,每位老人身上都有令人黯然傷神的故事!他們的年紀要在65歲以上,無親無故,無依無靠,而且沒有傳染病才能入住於此。

因一次摔倒盆骨骨折後要坐輪椅的阮氏菁蓮婆婆雖已經80多歲,可頭腦還是很清醒,她負責管理老人們。蓮婆婆告訴我們她的家庭都住在本市,有很多兄弟姐妹,可是都相繼去世了,現在只有她一人。她沒結婚,一直都是單身孤獨地生活,後來經一位神父的介紹,她來到這裏與大家同住。71歲的范金菊婆婆說:“孩子,你知道嗎?可以到這裏來住是我們人生的好運氣!
”菊婆婆說,在這裏每位老人的膳食和睡眠都得到細心的照顧,不用像以前那樣吃不飽穿不暖怕日曬雨淋。尤其是在壽終之後有人給老人把身後事辦得妥妥當當的,每年,黎老師都在已過世的老人的忌辰舉辦紀念活動。提起自己的際遇,菊婆婆禁不住淚流滿臉,她有兩個兒女但都極之貧窮沒能力照顧她。她背井離鄉來到本市到處流浪,經過兩個月的餐風宿露,最後她住進了這裏。她說:“到這裏來有人聊天,有人關心、照顧自己,我感到很高興。我身體比較好些,所以我會幫忙安老所中其他的朋友。”
變賣房子來開辦安老所
這個已有近20年歷史的安老所是由黎氏敬老師創辦的,黎老師曾經在第五郡鴻龐中學任教。她憶述說,每天傍晚放學後在回家路上她見到有一些老人總是坐在街角處,於是便與之搭訕,細問之下才知原來他們老無所依,無家可歸。同情老人們的淒涼處境,她決定賣掉自己在第十郡阮知方街的公寓中的單位,將賣房的錢到第八郡第四坊買了塊地建造房子,然後把老人們接來一起住。就這樣,在1996年這個安老所就面世了,開始時只是一間周圍是沼澤和池塘的小屋,屋中的原始成員有兩位殘疾的婆婆和一位公公。
之後由於居民口傳,多位老人找上門請黎老師伸出援手。因為教師的薪資有限,所以初時黎老師要“精打細算”加上家人的資助才能確保老人們的溫飽。漸漸同事們知道她的義舉深為感動,便出錢出力到一些建築工地去買二手建材和為她建了棚屋。可是到了2005年時因為受暴風雨的影響,棚屋塌了。許多人知道這個情況便出錢出力在原地建起了一所四級的平房,有多個房間讓老人們居住和活動。

此處成了老人們的安樂窩的“聲名遠播”,有越來越多老人前來要求入住。這時候黎老師接到通知說老人們正居住的平房處於第八郡要拆遷的地區內,於是她便設法,動用了所有的關係在隆安省開了家“德愛安老所”。如今,“德愛”共住了9位婆婆和3位公公,黎老師要兼顧兩處,每週一、二和週三在本市,週四至週六她去隆安省。提起老人們,她的臉上煥發光釆,眼神充滿關愛之情。她對每一位老人的姓名、生日、際遇和健康狀況都掌握得一清二楚。
比如有位老人雖然93歲但記性很好,而同時有另位只70開外就已經健忘了。她鮮少提到自己,當筆者問起,她說:“老人們的處境艱難,值得同情,而我現在也沒家庭沒親人,所以我想把老人們當作父母一樣來照顧和像一家人一樣一起生活。我只希望自己可以健健康康的以便能夠照顧好老人們。”說著,她突然愁緒滿懷,細問之下才驚悉原來她罹患了乳癌,她最擔心的不是自己的身體,而是如果她有何不測,老人們將何去何從?她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可以為老人們找到個穩定的住所。

她透露說,在第八郡及隆安省的兩處安老所之所以有今天的狀況,那是許多人,包括她的朋友、同事與及熱心人士的集腋成裘和同心合力的,要不是大家的幫助和支持,安老所是不可能維持到今天的。

寓居本市舊邑郡的阮氏紅梅姐說:“因為欽佩黎老師不獨親其親的義舉,所以我也想盡點綿力,近3年來,每當黎老師沒空時我就到隆安省德愛安老所去照料老人和做飯。自從敬姐知道自己患癌後,我便留在德愛負責所有工作。目前,儘管要經常接受放射治療,但敬姐一有時間就來看望老人們。有一次剛做完放射治療,因為太牽掛老人們,所以沒休息便直接乘巴士到德愛來。因為剛做完治療身體太虛弱,加上舟車勞頓,剛到達她就暈了過去,要休息3天才清醒。”

隆安省德和縣德立夏鄉人委會副主席阮氏李銀女士對“德愛”的活動有很好的評價。她指出,通過檢查,黎氏敬女士的安老所滿足了各個關照、贍養的條件和標準,故“德愛”於2015年獲德和縣發給活動執照。可以說黎老師的做法很值得敬重,鄉政府會創造一切有利條件讓“德愛”活動◆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