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養生要“天人合一”,順應季節的變化而調整飲食起居、衣食住行。春天萬物生發,要養肝、養陽;夏天是生長時節,主養心,要晚睡早起,少發怒,仲夏季節又熱又濕,要注意養脾、化濕;秋天是收穫的季節,要養肺、養陰,早臥早起,情緒須安寧,否則會傷肺;冬天講究養藏、養腎、養陰,要多曬太陽,早睡晚起。
“靜”就是讓心安靜下來。(示意圖源:互聯網)
“靜”:就是讓心安靜下來,可採取靜坐、閉目養神的方式來靜養身、慢養心,這樣可以減少很多不必要的消耗,特別是“氣”的消耗,才能預防疾病、益壽延年。《黃帝內經》說:“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只有心靜才能“病安從來”,達到預防疾病、益壽延年的目的。
修身行善煩惱少。(示意圖源:互聯網)
“修”:平時積德行善、豁達大度的人,往往能和這個世界和諧相處,能減少很多煩惱,心情愉悅。可見,修身養性,寬以待人,對別人好,自己收穫的將是健康、快樂和長壽。
“調”就是多做深長呼吸。(示意圖源:互聯網)
“調”:即“調息”,練習呼吸吐納。肺是宰相,它的生理功能是主氣,司呼吸。在正常的生理情況下,肺氣的上升下降使全身氣道通暢,身體內外的氣得以交換,對體內的水液運行和排洩起調節作用。如果肺的功能失調,不僅是肺本身的病變,還導致痰飲、水腫等病症。因此,要多做深長、緩慢、均勻的呼吸。可以練習“丹田息”,鼻子吸氣後,通過意念把氣送到下丹田氣海的位置,即在肚臍下1.5寸,然後再把氣慢慢呼出來,以達到“調息”的目的。
滋補首先要辨證體質。(示意圖源:互聯網)
“補”:滋補首先要辨證體質,屬寒熱,還是虛實,如屬虛證,還要辨明是陰虛,還是陽虛,是氣虛,還是血虛。要因人而異,根據體質進行合適的藥補及食補。
“固”包括固精、固氣、固神三個方面。(示意圖源:互聯網)
“固”:包括固精、固氣、固神三個方面。固精,就是要保護腎氣,最重要的是節制性慾。此外可吃養腎精的食物,包括各種肉類,還可吃山藥、黃精、枸杞。固氣,就是要減少耗氣,少說話,要多曬太陽,少熬夜,多做有氧運動,通過飲食帶來水穀精微,以補充陽氣。固神,就要調養好喜、怒、憂、思、悲、恐,驚這七情,情緒控制好了,身體才少受傷害。
人們真正領會養生這6字箴言,並身體力行做到這幾點,就可使身體日益強壯,減少疾病的發生,達到益壽延年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