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对土地法律政策加以调整补充 正确决策之初步成果 越南航空业迎来旅游增长与国际运输需求热潮 核心技术亮相 2025 年国际科技展 工业生产指数达2020年以来最大增幅 经济论坛寻求实现两位数增长措施 信贷余额激增达逾1. 72亿亿元 各工业区力争引进逾37亿美元投资资金 越中一致同意推动多领域的双边合作 旅游消费需求激增助力贸易劳务业增长 范明政总理建议推动签署越巴及越南-南方共同市场的自由贸易协定

为什么去医院看病要抽血?

生病去医院看病,小到感冒,大到心肝脾肺肾等问题,都逃不过先“抽血”检查,每次还没说上两句,就被医生叫去“先去查个血吧”。
为什么去医院看病要抽血?

  很多病患因此心生疑问,动不动就要抽血检查,这不是在坑钱吗?甚至有人还会怀疑,医院让那么多人做抽血检查,那血最后是不是都拿去卖了?

  一、为什么一去医院看病,动不动就抽那么多管血

  血液是体内各个组织器官进行生命活动的基础,是负责运输氧气、营养以及代谢毒素的载体,抽血检查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有关疾病。

  那有些人就会疑惑,为什么要抽那么多管血?这是因为检验科是分很多部门的,比如常规检验、生化检验、细菌核对总和免疫检验等,不同部门检验的东西都是不一样,因此需要抽多管血。

  另外,不同颜色的管子血液所检验的专案也不一样,一般血常规用的是紫色管子、血沉是黑色管子、生化免疫类是黄色管子。

  最后,进行血液检验时,机器检测不可避免可能会存在误差,当出现误差时,可以再用备用血液再次进行检测,起到以防万一的作用。

  不同的专案所需的检测机器、试剂也不同,且检查需一定的血量才能得到更准确的结果,受检者专案多少也决定了要抽多少管血。

  很多人就会担心,每次抽那么多血会对身体不好吗?其实,抽很多管血看起来多,实际每管的血量并不多,一管血量大概2至3毫升左右,达不到威胁健康的量,无需过多的担心。

  二、抽血能检查什么疾病?

  抽血检查在临床上十分常用,那它到底可以检查出什么疾病呢?

  血液类疾病

  通过血液内的血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数量等检查出多种血液疾病,如红细胞减少或会导致血红蛋白减少、铁元素减少,继而诱发贫血;白细胞数量异常增多或会诱发白血病、细菌感染;血小板数量减少可能是由于凝血功能障碍、障碍性贫血引起。

  代谢类疾病

  高血脂、高血糖等代谢问题,可通过血液检查及时发现,这两类人群的血液记忆体在血糖、脂肪含量高的问题。除此之外,血液内的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总胆红素等指标,则可以反映肝功能是否异常。

  传染性疾病

  丙肝、乙肝、爱滋病、梅毒等传染性疾病都能在血液检查上发现,这些患者会有不同的血液成分异常,很多病患在手术前,都会要求做免疫四项,就是为了明确病患的传染病特征,避免医护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被感染。

  肝肾疾病

  肌酐、尿素氮指标可判断肾小球滤过功能是否异常,对于诊断肾脏疾病有重要意义。而当肝脏功能异常时,会导致转氨酶指标异常升高。

  三、抽血能检查出癌症吗?

  有传言称,想要判断身体是否患癌,只需要抽一管血就行,这个说法是真的吗?

  所谓抽“一管血”查癌症,其实是查“肿瘤标志物”,它是指癌细胞释放的一些特殊物质,包括有蛋白质、糖类等,不同癌症都有其相对于的肿瘤标志物,如卵巢癌的肿瘤标志物是癌胚抗原125、肝癌的肿瘤标志物是甲胎蛋白等。

  那肿瘤标志物升高就一定是癌症吗?

  答案是否定的,肿瘤标志物对筛查癌症只是起协助诊断作用。大部分的肿瘤标志物升高是在恶性肿瘤患者身上,但部分良性肿瘤、正常组织也可能会检查出肿瘤标志物升高的现象。此外,服用某些药物、罹患炎症疾病、饮酒后,都可能会引起肿瘤标志物指标升高。

  癌症的临床诊断不能脱离B超、CT检查、病理学等传统诊断,诊断癌症的“金标准”依旧是病理检查,仅靠血液测试来判断是否患癌过于草率。

  凭单一的肿瘤标志物检查并不能查出患者是否患有癌症。目前,病理检查仍然是肿瘤诊断的金标准。

  普通人群坚持定期做体检,仍然是早期发现肿瘤的最好的办法。

  四、医院抽的血最终到哪去了?

  临床上将病人抽出来的血液都默认为潜在污染源,一般会将这些样本留存7天左右,以备有时候需要复查。在7天后,血液样本会被检验科以高压消毒、化学方法灭菌后跟随其他的医疗废物进行统一的无害化处理。

  去医院就诊,要求做血液检查是非常有必要的,大家对此要持有正确的心态,不必过分抗拒◆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