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经济引擎蓄势待发 应对廉价商品泛滥的风险 平阳省上半年出口增近14% 民众无需更改土地相关证件 非现金支付取得突破发展 苏林总书记会见立陶宛共和国总统 东盟与中国广东签约 7 项目累计超 31 亿美元 协助经营户开具电子发票 国家主席梁强主持仪式 欢迎立陶宛总统对越南进行正式访问 许多新政策于2025年6月生效 消费性电子产业致力把握绿色消费趋势 越美贸易关系迈出重要一步 范明政总理抵达尼斯开始对法国的工作访问 依照原则部署与重组干部 完善法律系统满足实践生活要求 纺织品成衣与皮鞋共面临关税挑战

以为在休息却耗精力的行为

有很多行为表面上看似是在休息、放松,实质上却会消耗精力、损伤身体和败坏情绪,为身心健康带来长久的伤害。

过度使用手机影响身心健康。
过度使用手机影响身心健康。

1.睡眠过度:越睡越困倦

众所周知睡眠很重要,睡眠就好比给身体充电,不仅有助恢复体力,还能巩固记忆和修复心理。

反之,睡眠不足就相当于电池没有充满电,过修复身心的机会,因而备感疲惫、精神不济、心烦意乱,久而久之,损伤身体健康,百害而无一利。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睡眠过度也会引发问题,就相当于电池的电量已经满格,但仍源源不断地充能,可能会出现过热,甚至爆炸的可怕后果。

睡眠不足或睡眠过度,都是抑郁障碍最重要的也是最典型的诊断标准之一。英国的一项大型调查发现,长期的过度睡眠与较低的智力水平、糖尿病、心脏病、阿尔兹海默病、抑郁症、不孕等疾病的高发病率有关。

很多人辛苦工作一周后,都会选择在周末睡个懒觉。但是,睡醒之后并没有感觉精力充沛,反而昏昏沉沉、头痛乏力,和宿醉的症状非常相似,科学家称之为“睡醉”。人们在睡眠过度之后反而更疲劳,这是因为不健康的睡眠节律打乱了大脑中控制身体日常周期的生物钟造成的。

2.总刷手机:越刷越焦虑

在大多数人看来,上网、刷手机可谓是“最佳短效非处方类止痛剂”。尤其是短视频,内容大部分都简单直白不费脑,带来了持续的、高强度的视觉和听觉刺激,引发大脑分泌大量的多巴胺,让人沉浸在越看越刷,越刷越看的快乐体验中,再多的烦恼都能暂时抛诸脑后。

于是很多人,早上睡醒的第一件事是拿起手机,刷新一下朋友圈看看亲朋好友是否更新了动态,再打开公众号看看自己是否错过了什么重大新闻,然后才安心起床洗漱;晚上睡觉前,还得重复一遍同样的流程。即使是通勤乘车、开会中场休息、上厕所蹲坑等碎片时间,也要抽出手机刷一下。

但其实,这种对大脑持续的、高强度的刺激,会逐渐拉高大脑对信息刺激的耐受阈限值,原本能让你快乐一整天的“剂量”很快就不再起效,只能加大“剂量”以维持这种体验,或者因为被迫“戒断”而痛苦难耐,甚至影响你的情绪感受和行为模式。

研究发现,社交媒体使用者拥有更高水平的错失焦虑症。这是因为随着手机性能的强大,网络社交媒介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人们随时随地能从巴掌大的手机里了解到他人的各种状态,进而增强了人们的错失焦虑。

3.过度休息:越休越疲惫

就像不舒服时,人们的第一反应是“多喝热水”一样,在感觉很累时,人们的第一选择是“多休息”。休息能快速恢复体力、利于身体修复的事实是毋庸置疑的,当感到疲惫或者生病时,无论是亲朋还是健康专业人士,都会建议“多休息”。但是,这个善意的建议往往会导致人们休息的时间过长。

长时间休息不动弹更容易疲惫,尤其是在精力充沛的时候忙忙碌碌不停歇、在精力不济的时候再长时间休养生息这样走极端的生活模式,是慢性疲劳持续的原因之一。

有研究发现,当染上病毒性疾病时,休息得越多,6个月后就会出现越多的症状;而白天休息时间过长则是导致睡眠模式紊乱的重要因素。

也就是说,当得了急性病或感染病毒时,短时间休息才是正确的做法,保证充足睡眠的同时,不妨在身体没有不适的情况下做适量的、温和的运动,比如散步。

总之,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劳逸结合的作息才能永葆活力。

4.长时间打游戏:越打越痛苦

对当代年轻人来说,“电子游戏”已经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心灵避风港。

从某种程度上讲,“电玩解压”的确成立。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之所以会焦虑,往往是因为产生了对“万一出问题”的预判导致的。而游玩某些电子游戏会迫使玩家专注于当下的任务,先不去考虑未来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如果在休息时,用这样的方式和心态去玩游戏,那当然会有不错的效果。但问题是,如今的不少游戏,不仅不会让玩家玩得开心,反而很有可能造成“心态爆炸”,带来更多的焦虑感。

5.大吃大喝:越吃越抑郁

作为一个“吃货”,美食是快乐的源泉,同时也是缓解压力最快速、有效的方式。

“快乐肥宅水”能带来快乐但过量了也不好

大多数人都知道,糖会刺激多巴胺的分泌,而多巴胺能给人带来愉悦感。但是,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糖摄入过多,短暂的快乐不仅会带来肥胖,还可能会让你陷入抑郁。

油炸食品是赫赫有名的“情绪杀手”

油炸食品也是赫赫有名的“情绪杀手”。远离糖和油炸食品,不仅能让身心健康,也能带来快乐。

人是一种动物,休息是天性。但人们似乎在休息这件事上运用了太多的创造力,以至于有的时候造成了似是而非的内耗型休息,结果越歇越累,身体没法舒缓,心理也得不到放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