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盟的越南企業
過去30年,我國在發展企業領域、尢其是國內民營企業中有長足進展。
我國現有129萬家正式註冊的企業,逾510萬個經營單位和經營戶。
越南企業數量在東盟僅次於印尼。每1000口人的企業比例達14.7,將接近東盟每1000口人的平均企業比例16.5。
各家民營企業提供逾850萬份就業,低於印尼的3770萬份,超出泰國的670萬份、馬來西亞690萬份和菲律賓430萬份。各經營單位與經營戶所提供的就業也超出東盟各國(印尼除外)。
我國企業數量遞增速度使東盟許多國家關注和佩服。今年前9個月,全國有近10萬2300家新成立企業,緬甸只有1萬2500家,馬來西亞有3萬1400家。
越南與本地區各國的企業數量差距已縮小。以這一增幅,我國預計將超出東盟許多國家,同時接近東盟每1000口人的平均企業比例。
數字不是萬能
謹慎分析有關東盟各國企業領域的不同數字,將體會到未來期間的企業發展和經濟發展政策等重要含意。
我國對新成立企業數量,以及100萬家企業投入活動、巨額資金注入產銷 活動的目標感到自豪,而東盟其他國家、尤其是東盟四國加強、堅決完成不同計劃和目標。他們著重企業的活動質量和效果,提高產量、革新創意和國際化能力。
我國企業與供應鏈連結的能力低於東盟其他國家。據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的考察結果顯示,日本是我國的最大外國投資商之一,購買地方供應商的入項產品和服務佔32.4%。上述比例低於在東盟其他國家的日本FDI企業,如:泰國(57.1%)、印尼(40.5%)等。
值得一提的是,向在越南投資的日本公司供應的企業當中,在越南投資的FDI公司佔58.9%,國內企業提供的服務和商品僅佔13%。
印尼以輔助企業的政策和生態體系,僅在短時間內成立各家資金超出10億美元的技術獨角獸企業,最典型是Go-Jek、Traveloka等。
與此同時,新加坡的Grab公司進軍東南亞地區許多國家,不少小企業以先進經營模式走入國際門檻,如:金融科技、新生代的銀行等。菲律賓的不少 企業(如:Jollibee)也進軍東盟許多國家。
值得一提的是,泰國於過去期間證明了突出競爭能力,在東南亞地區許多國家擴大投資規模,包括:間接或直接投資模式。
我國企業的規模比東協各國還小,各家掛牌公司(最佳民營企業代表)的平均資金化規模只達約1億9000萬美元,在印尼是8億1000萬美元,泰國8億4000萬美元,新加坡1160億美元,菲律賓12億美元。
我國企業的規模小,故研發和提高技術程度、革新創作、產量等活動遇到不少困難。此外,我國各家企業的管理水平低於東盟地區的企業。
根據2017年至2018年的東盟各國公司管理能力評估結果,我國企業的平均公司管理分數達41.3,而東盟的平均分數是71.01(超出130分)。
政策注重質量目標
實際情況對重要政策修訂工作提出必要的要求。我國企業發展政策要更著重企業活動質量,而不是新成立質量或註冊資金。
新發展背景要求我國有更多大規模的公司,其技術及知識水平高、管理能力強、創意和研發能力突出等。
本著輔助完成增幅質量提高目標的政策,越南中小企業發展成為獨角獸企業和跨國公司的夢想有望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