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中風起病急,發展快,致殘率高,病死率高,早期給予有效的治療極為重要,其黃金搶救時間在發病後3個小時內。如出現一過性頭暈或眼前發黑等症狀應想到可能是腦中風的前兆,要及時到醫院檢查,防止再次發生中風。
缺血性腦中風多發生在睡眠或安靜狀態下,且在家中發生居多,給予適當、及時的家庭現場急救,對提高治癒率、減少致殘率、降低死亡率至關重要。發現病人突然發病後應保持鎮靜,在診斷未明確時,不要急於用藥,因為出血性中風和缺血性中風用藥完全不同;不要讓病人坐或站起,最好多人同時把病人平托到床上,頭部略抬高;鬆開病人衣領,取出假牙,嘔吐病人應將頭部偏向一側,以免嘔吐物堵塞氣管而窒息;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新鮮;缺血性中風的病人大多數神志清醒,要安慰病人,防止病人過度悲傷和焦慮不安;要及時呼叫救護車送醫院救治,不要坐車或坐計程車。
長期以來,人們對腦血管疾病關注的重點多放在發生中風後的治療上,應把關注的重點前移,即中風發生前的預防。缺血性腦中風預防可通過行為方式指導、內科藥物和外科手術實行三級干預。
一級干預:行為方式指導
不良生活方式是腦中風的重要誘因,因此,預防腦中風必須從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開始,適用於所有人,要從年輕時做起:戒煙限酒;低脂少鹽;適量運動;主動補水;心態平和;生活規律。
二級干預:藥物內科治療
對於已經患有高血壓、高血脂症、糖尿病等心腦血管慢性病症的患者,在生活方式干預的同時,通過適當的藥物幹預,可以控制病情的進一步發展,對預防腦中風有較好效果。
最常用的有阿司匹林類抗血小板凝集類藥物、擴血管藥物、抗凝藥物、溶栓藥物,以及中藥活血化瘀類藥物等。尤其是高血壓患者,要強調血壓達標。高血壓是腦中風的一個獨立的危險因素,血壓達標可以大大降低中風的風險。
三級干預:外科手術或介入治療
如果確定頸動脈狹窄超過70%或有內膜斑塊和潰瘍,單純的生活方式和藥物干預已經很難達到預防中風發生的目的,應實行三級幹預選擇外科手術或介入治療,切除增厚的頸動脈內膜和斑塊潰瘍,使堵塞的血管得以疏通,腦供血得以改善。
頸動脈內膜剝脫術已有50多年的歷史,是一項成熟安全的手術,其作用在於清除堵塞頸動脈的“垃圾”,使血管內壁光滑、內徑恢復正常,腦供血得以改善並切斷栓子產生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