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局为进出口企业纾困解难 继续推动司法改革 纺织品成衣出口迎来其他国家订单转移机遇 大部分企业已制定年终奖金计划 推广水稻应用高新技术生产模式 国会主席陈青敏拜访柬埔寨国王

如何在当代保护古民居文化遗产?

沿着中部地区至今仍保留着许多“三正两耳”、阴阳瓦顶的传统房屋——这是该地区村庄里有数百年历史的古屋之熟悉建筑风格。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许多影响因素,这些价值正在逐渐消失……

会安市中心的一些古屋已转换功能。
会安市中心的一些古屋已转换功能。

遗产“流失”

根据观察,会安市的一些老房子现为咖啡馆,花园里铺了塑料或木地板,并增建建筑物以服务客人或扩大居住空间,破坏了古屋遗迹的景观。值得注意的是,许多游客喜欢参观陈富街(广南省会安市)设有露台的咖啡馆并拍照。其中一家咖啡馆的管理人D.H.告知,顾客可以在店家已经“装饰”、安排拍照的区域拍照,不得随意翻过栏杆到阴阳瓦顶拍照。咖啡馆各楼层都有工作人员看守,杜绝不良行为,不仅影响古屋顶的原有状况,也威胁到顾客的安全。

今天的会安古埠,约30%的房屋为外地人购买来做生意,约40%为当地人所有但住在外面,将遗迹出租。目前,只剩下30%左右的房屋是古埠居民住的。陈富街87号房屋的业主陈先生表示,这15年来,附近的邻居很多都去外面居住了。一部分是因为家里人多了,空间狭窄住不下,所以才得出租以赚钱到外面生活。一部分是因为家里子孙太多,只好卖掉古屋均分来做生意或在郊区买房。

由于会安古埠是日常有人在生活的遗迹,因此与人们的需求相结合的保护和发展问题很早就提出了。会安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范富玉告知,2020年,广南省人委会根据会安市的意见,颁布了《会安古埠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制》。这是保护古埠的重要法律基础。从售票进入古街区得来的款项,会安政府已拨出部分费用以协助人们修复古迹。据此,私人和集体所有的遗迹根据其沿着主干道或小巷的位置而分为第四类至特殊类。位于主干道上的第四类的装修资金辅助率最低,为40%;位于巷子里的特殊类为75%,因为这里的经营位置不便利,顾客很少。

在谈到文化遗产“流失”的问题时,会安市人委会主席阮文山承认,这是一个头疼的问题。房子既是文化遗产又是父母留给家庭中许多兄弟姐妹的资产。有时,由于生意亏损,在利益分摊、房屋管理和保存方面没有达成一致,许多家庭决定将其出售以均分。通常,这些房屋出售给河内或胡志明市的投资者,大多数目的是用于经营。而他们做生意主要是做对自己最有利的事情,没有多少人关心保护遗产的问题。该市正在考虑试行让当地人重返古埠,但也面临许多困难,因为没有鼓励人们留下来的政策。要求他们住在古街、古屋,很多事情都不方便,反过来他们得到什么回报?目前,该市确实想回购已出售的古屋,但没有资金,目前每个房子的售价高达300至400亿元。同时,尚没有回购的机制,也没有将购买古屋成为公共资产的具体规定。

分享利益

在承天顺化省,顺化庭园房子一直以来是创造这座古都“城市诗意”面貌的宝贵组成部分。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庭园房子已消失,有的“四分五裂”,结构发生了严重的变化。如今,在许多剩余的庭园房子内,也出现了现代建筑……

阮氏娥的庭园房子(顺化市金龙坊范氏莲街3号)的亮点是“三正两耳”建筑风格。经过近140年后,房子的许多重要结构如:瓦屋顶系统、木框架被白蚁蛀蚀,柱子断裂、渗漏等严重损坏。此外,庭园场地乱七八糟,因此无法吸引游客参观。阮氏娥透露,今年9月初,她家的瓦顶和木结构系统全部被拆除进行修复;墙板、门和天花板将更换一些门扇,修复严重损坏的部分以及处理一些还完好的部分以再使用。

顺化市人委会常务副主席陈双表示,这是2023-2026年阶段保护和发挥承天顺化省特色庭园房屋价值的辅助政策提案中第一个在顺化市获修葺的木梁房子,金额约10亿元。目前,顺化市和丰田县福积古村有40多个庭园房子自愿报名参加。从而,不仅有助于保留顺化文化的核心价值,以顺化文化的独特价值来发挥,而且还有助于这些房屋的业主发展他们的业务,并从庭园来创造收入,开发连结性和集中性旅游,共同发展社区旅游服务;为顺化市建设和发展成为遗产城市、生态城市和环境友善景观奠定基础。截至目前,顺化市的一些庭园房子已成为旅游目的地,欢迎游客前来参观、体验美食、入住民宿。

也有类似顺化市的最初模式,但在岘港市和旺县由私人管理的古屋保护和开发由于无法平衡利益而面临许多困难。和旺县文化新闻科长杜清新指出:目前的实际情况,大多数古屋都是私人所有,所以决定权属于人民。因此,如何结合人们的需求来制定保护和提升古屋价值的政策更必须认真考虑。当地试验了一个相当成功的覆盖整个古屋区域的生态旅游模式,那就是泰莱乡社区生态旅游村模式,其中留住游客的亮点就是拥有200年历史的积善堂古屋。可见,私人财产上的遗产保护机制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比任何解决方案都重要的是所有者的意识。

但这仍然是一个长期问题,需要时间来形成社区审美观。眼前必须在公私两种遗产保护和提升价值的工作中提高经济效益,以及给予适当的奖惩,才是让文化遗产与当代生活“共存”的有效解决办法◆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