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提的是,发展可持续文旅正在成为年轻人喜爱和追求的趋势。许多年轻人通过多种创意文化渠道推广旅游,为文旅发展注入一股新风,不仅让游客有独特的体验,还携手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减少旅游活动对生态系统和当地居民产生的负面影响。
文化是用来感受的
“靠贫致富”,为游客带来“吃苦”体验正是这位土生土长的同文高原小伙子崇米频经营民宿的方式。现年30岁的崇米频在2017年决定去老街省沙巴镇学习英语并看看沙巴人如何做旅游。当时他的口袋里仅有50万元。回到老家后,他决定利用自己家的房子开民宿,取名为“White H'mong homestay”。在经营过程中,这位赫蒙族青年认识到,经营民宿离不开对当地文化的深入挖掘且需要注重游客的文化体验,Chaito民宿(赫蒙族语的意思是“欢迎”)就这么诞生了。
来到Chaito民宿,游客可倾听关于赫蒙族服饰的讲解,知道如何通过服饰区分不同族群的赫蒙族人,看看赫蒙族人怎么制作亚麻布、怎么酿酒,听赫蒙族青年吹笛子、妇女们唱山歌。来到这里的游客会像真正的赫蒙族人一样开始新的一天和结束一天的工作,包括到山上割草,采摘蔬菜,种玉米,打水,下午织亚麻布,晚上再和民宿主人一起做赫蒙族人传统饭菜,聆听关于赫蒙族人乐器芦笙的传说和有意义的故事、芦笙曲、歌曲,与赫蒙族人风俗习俗和文化有关的故事。
闲下来时,崇米频又开设免费的英语班,引导村里孩子们如何与游客相处,并邀请艺人教孩子们传统的赫蒙族传统艺术。 “对我来说,文化是用来感受而不是来看的,”崇米频表示。他透露:“我想和村里的年轻人一起建设社区旅游村,让人们可以在自己的家乡从事旅游工作。当地人做旅游就是尊重、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价值的最佳方式。”
失去文化本色就等于失去民族根源
和老乡崇米频一样,倮倮族姑娘丘氏香始终牵挂如何保护被旅游业发展的商业化趋势所侵蚀的民族本色。曾经在河内理工大学读书的她决定转行,放弃了一份高薪的工作回到老家从事旅游业。
投资者到山区投资开发旅游,在帮助人们提高收入的同时,也使民族文化特色保护工作面临巨大挑战,她为此感到十分担忧。 “在我的童年记忆中,平日,村里的老奶奶阿姨们都会聚集在某人的家里刺绣和缝制传统服装,但现在这种场景很少出现。人们家家户户做生意做买卖,现在的年轻人几乎不知道如何在传统服饰上做出刺绣图案“,丘氏香回忆道。她说,倮倮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文化流失的风险愈发突出。
除了经营自家咖啡店外,今年7月,丘氏香在自己古土屋的民宿也投入运营。 “我打算开设一个柜台,向游客出售倮倮族图案刺绣的手工艺品,为游客安排体验活动,向国内外游客介绍倮倮族的文化特色,同时为保护和传承当地刺绣工艺做出贡献”,丘氏香透露。
从自己的经验看,丘氏香认为促进旅游业与地域文化融合发展极其重要。 “当游客选择到访河江省这个设施匮乏的边远区域时,他们希望得到的是来自文化差异和体验与自己现在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带来的快乐”。丘氏香说,“只有深刻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才能开放地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长处,进而才能爱护其他民族文化的差异。”
“喧闹、快节奏的生活和过度旅游使得同文镇昔日的宁静逐渐消失,因此,在边境地区品尝一杯咖啡、沉浸于倮倮柴村落的这一份宁静之中的感觉是无与伦比的美妙,”一位游客在谈及最北端咖啡店时表述◆
据《越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