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越俄双边合作关系走深走实 越美优先深化克服战争遗留后果合作关系 当务之急乃克服台风后果与应对环流 3号台风致59人死亡与失踪 6 种商品创汇至 100 亿美元 胡志明国家政治学院建设与发展 75 周年 继续追随对市场经济的认可 总书记、国家主席苏林与韩国总统及日本首相举行电谈 苏林总书记、国家主席向已故音乐家文高和已故画家裴庄灼致敬 确保麻疹疫苗接种最高安全 木制品市场发展前景可观 水产加工企业逐渐扩大规模 越南将进入民族跨越发展时代 出口起色企业却面临困扰 引进高新技术以提高农产价值链

應學習中醫養生的智慧

新鮮出爐的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了3位美國科學家,以表彰他們在“控制晝夜節律的分子機制方面的發現”。一下子,生物鐘研究,成了網民關注的關鍵字。
(示意圖源:互聯網)
(示意圖源:互聯網)
作為浙江中醫藥大學原校長、中國首屆名中醫、中國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好多人都來找這位中醫大家:中醫養生強調“天人合一”,順應自然,是否就是要我們別和“生物鐘”作對?

《黃帝內經》的《靈樞》一書中提出:旦慧、晝安、夕加、夜甚。說的是患有疾病的人,一天中常會出現早晨病情漸輕,中午病情穩定,深夜病情最重的週期性變化。

范永升教授在上世紀70年代,曾對醫院死亡病例做過研究。調查了200多例病人後,他發現,晚上10時到凌晨兩2時死亡的病人約佔35%,與中醫理論中的週期性變化相符合。

中醫將人體生命活動受時間因素影響的思想,貫穿於養生與對疾病診治之中。

其實,這也就是3位美國科學家關於“生物鐘”研究給予我們的啟示: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情,這樣才能避免各種疾病帶來的傷害。

范永升教授說,中醫有關年節律、日節律的理論,是古人根據長時間觀察實踐結合古代哲學得出來的智慧。如今科學界對生物鐘的研究,闡述了其內在的科學原理,也賦予了中醫理論新的科學內涵。

3位美國科學家的研究提示我們,生活方式別和“生物鐘”作對,比如長期熬夜,患上各種疾病的風險很大。

當然,生物鐘不是一成不變,像醫生們出國交流,很多時候也需要倒時差。范永升教授強調,生活作息不可能人人相同、絕對固定,而是要去適應外界環境,儘量保持規律作息。

范永升教授今年63歲,早上6時至6時半起床,50歲以前,會先跑步20分鐘,大概2公里多,現在膝蓋功能下降了,以散步、做操為主,活動一下筋骨。

7時吃早餐,稀飯、牛奶、麵包、雞蛋和雜糧,換著吃。

午餐和晚餐一般都是一葷兩素、二碗飯,肥肉不吃,以魚、瘦肉為主。中午午睡半個小時,讓精力得到恢復。晚上還出去散步30分鐘左右,保持一定的活動量。

值得一提的是,范永升教授一般晚上11時至12時入睡,睡眠品質很好,一覺到天明。“我很少失眠,這得益於一個好心態,心態對睡眠來說是很重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