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量大
回顧2008年的房地產市場危機,2013年開展30萬億元房貸輔助計劃以“解困”房地產市場,但兩年後才起到作用。據2015年的統計,本市的房地產成交次數達2萬6000,比2014年高1.5倍。目前,各郡、縣開發1至2間臥室、售價合理(每個住房單位10億元左右)的商品房,滿足了大多數購房者(主要是幹部,公務員、職工和中等收入者)的需求。上述商品房供應量較多,是因為30萬億元房貸輔助計劃控管面積70平方米以下、售價10億元以下的住房單位。
2014年《住房法》從2015年7月1日起生效,故市建設廳在5個月內只確認逾3000個住房單位達出售標準。市建設廳於2016年確認57個未來形成的住房項目,共有2萬9017個住房單位和低層房。市場成交量減少,共有1萬4000個場合,主要原因是30萬億元房貸輔助計劃已終止,小面積的住房單位供不應求。至2017年,市建設廳認確92個未來形成的住房項目達集資標準,集資價值達86萬4210億元。
諮詢單位的統計數據雖微略差別,但當年有2萬300個成交。去年,市建設廳確認77個未來形成的住房項目達出售標準,共有2萬8316個住房單位,集資價值達49萬2770億元。去年的供應量比2017年減少18個項目,推出市場的住房單位減少1萬6675個,一般住房單位比例降至44.1%。
從2015年7月1日至去年底,全市共有10萬3115個住房單位獲按法律規定出售。各家企業表示:上述數字未充份反映,因為市場規模較大,有的項目建竣後才出售,或許多場合不達標也出售。此外,由民眾自行建設的住房仍佔大多數。根據市建設廳去年底的報告,從2016年至2020年,本市預計開發地面建設面積達4000萬平方米,其中民戶、個人自行建設的面積逾3100萬平方米。此舉繼續證明,本市房地產“吞下”大筆錢。
貢獻極小
房地產市場蓬勃發展,最大價值是民眾有房屋居住,本市力爭至2020年的人均住房面積指標達19.8平方米。第二是整飭都市,換上現代新顏。理所當然,土地是經濟體的特殊資源,土地收入獲期望可處理突出問題。
然而,民眾住房寬闊的目標遙遠。過去期間,房地售價攀升,中等收入者與低收入者安居的夢想成空。據去年的住房數量統計顯示,一般住房單位降至44.1%。市場卻逆向發展。建設部去年10月的警報內容指出:“市場的高檔住房單位多餘,既大面積售價又高,但符合大多數市民需求的一般住房單位卻供不應求。”
關於房地產對經濟體作出貢獻的問題,統計數據顯示土地收入不可觀。對於住房項目,國家的最大收入是土地使用金。2016年,本市徵收80家企業的土地使用金達10萬億元,還有40家企業未繳納1萬8890億元。2017年的土地使用金達17萬9050億元,至2018年達13萬8680億元。房地產於2017年最“升溫”,但土地使用金只佔本市財政預算的5%。
納稅比例較抽象,具體項目將讓人易於形容。過去3年,房地市場蓬勃發展,平盛、第一、第四郡、逾7000公頃的守添半島等黃金土地林立冒起許多大項目。然而,連續3年的土地使用金未達20億美元,證明房地產對經濟體和安居方面作出貢獻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