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省上半年出口增近14% 民众无需更改土地相关证件 非现金支付取得突破发展 苏林总书记会见立陶宛共和国总统 东盟与中国广东签约 7 项目累计超 31 亿美元 协助经营户开具电子发票 国家主席梁强主持仪式 欢迎立陶宛总统对越南进行正式访问 许多新政策于2025年6月生效 消费性电子产业致力把握绿色消费趋势 越美贸易关系迈出重要一步 范明政总理抵达尼斯开始对法国的工作访问 依照原则部署与重组干部 完善法律系统满足实践生活要求 纺织品成衣与皮鞋共面临关税挑战

每一句“比较”都是对孩子的伤害

无论如何,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好,或拿自己孩子和他人对比,如果父母的做法不妥当,就会适得其反。每个孩子是独特的个体,永远不想被拿来相比较。
要为孩子创造玩乐、学习的环境和空间,而不是给他们施加压力。
要为孩子创造玩乐、学习的环境和空间,而不是给他们施加压力。

相比极多

公寓院子里有许多奶奶正在照顾孙子,突然听到一位奶奶说:“那个孩子'顽皮捣蛋',就算给我钱也不想看管。还好我的孙子很乖及听话,故照顾他很轻松,不用整天忙着追逐得满身大汗。”奶奶所提到的男孩今年近两岁了,整天活泼好动,“上窜下跳”。孩子的母亲金英姐(家住第十二郡盛春坊)常听到他人对自己孩子的评价,所以她不在意。她说:“我一直认为每个孩子都各有不同的个性,不能把这个孩子的标准强加给另一个。我认为自己的孩子很乖及听话,仍在我的控制范围内。我理解自己的孩子,并不会被他人的赞扬或批评而心碎。”

  金英姐儿子的故事表明了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那是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甚至已成家立室,随时被和他人对比。小时候,最常见的评论就是关于孩子的身高及体重。长大一点,人们喜欢炫耀或用学习成绩、奖项、金牌、奖学金等来相比。毕业后上班时,工作岗位、工资、财产等方面成为了相比主题。

  不久前,十年级入学试与高中毕业考试结果公布后,很多人就拿自己孩子和他人对比。随时会看到这样的评论:“同一位教师,为何他的考试成绩比其他学生高”、“看看他人孩子读书”、“接受同样的教育条件,看见自己孩子的学习成绩真不好意思”、 “家境贫穷,自学还考到这么好的成绩,而自己孩子得到体贴爱护却……”。连在一般情况下,只要某人具有突出的因素,如长得漂亮、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等,就会被贴上“他人孩子”的标语。与此同时,很多家长就会回头评价,甚至责骂、给孩子施加压力。

让孩子做自己

  心理博士苏儿亚出席“小状元”知识竞赛时曾强调,千万别把“他人孩子”模型强加给自己的孩子。这是非常糟糕的事情,甚至是禁忌。这也是家住守德市的香黎姐在收到孩子考不上陈大义高中专校的结果后所预料到一事。 “我常说,若孩子的考试结果如愿,全家人就为他高兴,但不强迫他非考上不可。这不一定是失败的教训,我相信孩子会有更多的经历,让他越来越自信。”她说。

  实际上,拿自己孩子和他人对比一事主要来自于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过高,只要孩子达不到目标,就会感到大失所望。许多父母认为与他人孩子相比的做法是让孩子学习好榜样的方式。其实,这不是动员和激励的行为,最后却引起逆反应,孩子会产生自卑、内疚,立即做出发脾气、不服从父母的行动,甚至离家出走。另一方面,很多父母总是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此举无形中给孩子带来了要一直追求完美、不犯错误的压力,导致孩子傲慢自大、自私,或感到厌倦,理由是要追逐父母设定的成就及目标。

  从本质上讲,任何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低人一等。然而,从理论到选择正确的教育方法是一门艺术。这种情况下,有两个先决条件:父母是否真正了解孩子的性格和能力,如何陪伴和辅助孩子。每个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具有不同的能力和差异点。甚至其他许多父母看着自己的孩子也很钦佩,因为他们的孩子缺乏这一点。因此,不可能将一个孩子的成功死板地强加给另一个,更不能指望他们各方面都完美。别针对孩子的弱点,要了解相关原因以鼓励他们进步,及时动员和鼓励是非常重要的。父母的所有期望都须符合孩子能力,而不是以“他人孩子”为准。压力可以创造钻石,但压力也会使孩子无法实现父母的梦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