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確,俗語有云:“先學禮、後學文”,又或者“學文先學禮”,更有人說:“不學禮,無以立”,就是說,如不學會禮儀,就難以有立身之處。禮儀是一個人內在素質和外在形象的具體體現,其核心是倡導人們要修睦向善、互相尊重,而禮儀還能展示出一個人的智慧與能力。有禮貌的人,會得到更多人的幫助和可解決很多問題。
從交際的角度來說,禮儀是人際交往中適用的一種藝術、方式。從傳播的角度來看,禮儀是人們相互溝通的技巧。在家庭、學校和各類公共場所,禮儀無處不在,表現在舉步文明、動作優雅、手勢得當、表情自然、儀表端莊等。“人講禮儀為先。樹講枝葉為源,未曾學藝先學禮”,此話道出了人的禮貌與禮節極為重要,樹的枝中葉子是根本,學藝之前要先學禮,正所謂禮多人不怪。如果基本的與人溝通技能都沒有,即使其他技藝再高,也必然被孤立,無法施展。
在現實生活中,某人的成功有時候並非因其能幹或聰敏過人,而是因為其待人接物、溝通與道德(即禮儀)受到別人所尊重和好評,從而獲得他人的幫助。反之,如果某人能幹,但卻缺乏道德、自私、驕傲自大、輕視他人,則該人的才能也將不獲得別人的公認。然而,對於有良好品德、懂得處世和有禮儀者,通常會獲周邊朋友的愛戴、尊重與幫助,即使他(她)並非一個具才能者。因此,從孩子牙牙學語或懂事之後,父母首先要讓他們學做人方法與道德,懂得分尊卑和幫助家人與朋友。
若有良好的道德修養,那麼在長成後涉足社會定然會受到別人的關心、支持及幫助。如果缺乏禮儀,那便會成為一個無品德的人,更可能會給社會帶來危險性和成為不受歡迎的人物,如:兒子毆打、甚至殺害父母與家人;學生在社交網上詆毀老師等等。特別是,對於一個富有道德傳統的我國,道德修養一事永遠是至上,因此,我們深深體會到“學習與倣法胡志明道德榜樣”的重要性,而才德兼備是我們每一個人必須修養、鍛煉的目標,更不能缺少其一,尤其是年輕一代必須保持我民族的傳統道德,這樣才能為國家作出切實的貢獻。
在現代,可以把法律、法規道德規範列入禮儀的範疇,包括競技場的規則。例如:一個運動員,如果犯規了有可能被取消成績,即使實力再強,也拿不到名次,這就是學藝先學禮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