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值“四‧三○”越南南方解放、全國統一紀念日和“五‧一”國際勞動節長達4天的黃金假期,我前往潼彩村訪友,順便去遊山玩水。適值潼彩村觀音廟於勞動節當天舉行改建竣工剪綵典禮,黃君遂邀我同往參與慶典。
潼彩村觀音廟範圍頗寬,據說竟達2000平方公尺。當天,來自同奈省的清平華文學校龍獅團應邀一大清早便落力表演(見圖)。作為主辦單位的觀音廟理事會筵開達110席,除了款待地方政權代表以及四方善信,其中還不乏西堤華人。
席上但見印備的財政報告寫得清楚:建廟全部開支約24億元,收到捐款約26億元左右。據與我並坐的地方人士張君透露:是次觀音廟擴建,最得力的贊助商是京族人許清平先生,以他的公司名義捐出10個億。張君還說:比如今天排筵仍須搭棚,倘依照許清平先生的意思,就打算捐獻可容上千席位的食堂云云,然而董事會還未考慮接受。
接下來遠近香客陸續抵達,好不熱鬧,其中竟有好幾位穿著越南國服的老先生翩然蒞臨,真教人耳目一新。張先生解釋說:這幾位都是住在附近的信奉佛教人士,禮尚往來,他們教會倘有什麼慶典,也邀觀音廟董事會出席。
大約10時是吉時吧,播音器跟著傳出聲音,建議龍獅暫停表演。典禮揭開序幕,所有貴賓以及地方鄉紳獲邀步出廣場,在烈日之下隆重舉行剪綵儀式。我心底暗讚:果然辦得有聲有色。 席間,歌舞表演之後,司儀邀請理事長上台致詞,這位不再年輕的理事長,先以越語發表,再以華語重說一遍。但聽理事長說出潼彩村建設觀音廟的來龍去脈,真的有段故事。緣於1990 年的某天,有人發現一具觀音塑像,被棄置於此間,對村民來說這是一件大事,因為按理任何人都不敢褻瀆神明,把觀音塑像胡亂丟棄。於是,建立觀音廟俾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的願望獲得全體村民讚同,由於當時財力有限,兩年後的1992年,經地方政權批准之後,簡陋的觀音廟就建於出現觀音塑像的現場,由該莊園主人無條件獻出2000公尺土地,以及全體村民集資建成。20多年過去了,潼彩村村民家家豐衣足食,生活明顯轉好,遂於去年集資擴建觀音廟,因此才有是日的剪綵落成典禮。
喜見今日潼彩村村民生活安定,連觀音廟都擴建了,實屬可喜可賀,這正是當年建設新經濟區政策的偉大成果之一。然而據我所知,潼彩村村民全是華人,卻沒有華文學校,子弟無法學習民族文化,未免美中不足。
張先生對此解釋說:潼彩地方,各家住在自己莊園,幅員實在廣闊,不比定館自成村莊,人口集中。實際上本村也沒人願意讀華文,就像古代,讀書仕子為了功名才會“十年窗下無人問“莫非同一道理。倘有要嫁去台灣的女子需要讀一點華文,村中倒有一位教華文的老師,可是來讀華文的學生真是寥寥無幾。張先生這麼說,直教我恍然而悟。
尚幸今日的潼彩村還有黃家強和吳東兩位先生專門替人寫婚喪請帖。據此2人言及夷靈一地的華人村莊,請柬已無法填上華文,僅以越文拼音填寫名字而已,因為找不到懂華文的先生,奈何!◆
潼彩村觀音廟範圍頗寬,據說竟達2000平方公尺。當天,來自同奈省的清平華文學校龍獅團應邀一大清早便落力表演(見圖)。作為主辦單位的觀音廟理事會筵開達110席,除了款待地方政權代表以及四方善信,其中還不乏西堤華人。
席上但見印備的財政報告寫得清楚:建廟全部開支約24億元,收到捐款約26億元左右。據與我並坐的地方人士張君透露:是次觀音廟擴建,最得力的贊助商是京族人許清平先生,以他的公司名義捐出10個億。張君還說:比如今天排筵仍須搭棚,倘依照許清平先生的意思,就打算捐獻可容上千席位的食堂云云,然而董事會還未考慮接受。
接下來遠近香客陸續抵達,好不熱鬧,其中竟有好幾位穿著越南國服的老先生翩然蒞臨,真教人耳目一新。張先生解釋說:這幾位都是住在附近的信奉佛教人士,禮尚往來,他們教會倘有什麼慶典,也邀觀音廟董事會出席。
大約10時是吉時吧,播音器跟著傳出聲音,建議龍獅暫停表演。典禮揭開序幕,所有貴賓以及地方鄉紳獲邀步出廣場,在烈日之下隆重舉行剪綵儀式。我心底暗讚:果然辦得有聲有色。 席間,歌舞表演之後,司儀邀請理事長上台致詞,這位不再年輕的理事長,先以越語發表,再以華語重說一遍。但聽理事長說出潼彩村建設觀音廟的來龍去脈,真的有段故事。緣於1990 年的某天,有人發現一具觀音塑像,被棄置於此間,對村民來說這是一件大事,因為按理任何人都不敢褻瀆神明,把觀音塑像胡亂丟棄。於是,建立觀音廟俾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的願望獲得全體村民讚同,由於當時財力有限,兩年後的1992年,經地方政權批准之後,簡陋的觀音廟就建於出現觀音塑像的現場,由該莊園主人無條件獻出2000公尺土地,以及全體村民集資建成。20多年過去了,潼彩村村民家家豐衣足食,生活明顯轉好,遂於去年集資擴建觀音廟,因此才有是日的剪綵落成典禮。
喜見今日潼彩村村民生活安定,連觀音廟都擴建了,實屬可喜可賀,這正是當年建設新經濟區政策的偉大成果之一。然而據我所知,潼彩村村民全是華人,卻沒有華文學校,子弟無法學習民族文化,未免美中不足。
張先生對此解釋說:潼彩地方,各家住在自己莊園,幅員實在廣闊,不比定館自成村莊,人口集中。實際上本村也沒人願意讀華文,就像古代,讀書仕子為了功名才會“十年窗下無人問“莫非同一道理。倘有要嫁去台灣的女子需要讀一點華文,村中倒有一位教華文的老師,可是來讀華文的學生真是寥寥無幾。張先生這麼說,直教我恍然而悟。
尚幸今日的潼彩村還有黃家強和吳東兩位先生專門替人寫婚喪請帖。據此2人言及夷靈一地的華人村莊,請柬已無法填上華文,僅以越文拼音填寫名字而已,因為找不到懂華文的先生,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