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取減少廢棄塑料物措施
環境專家認為,有利環境的消費趨勢在世界上很普遍。例如,歐洲委員會(EC)於去年10月頒佈塑料袋禁令,同時要求生產商和消費者須共同承擔對一次性塑料製品使用、收集和再製造工作的責任。美國和澳大利亞儘管未廣泛禁用,但若干州、市已禁用pet塑料瓶裝飲用水。台灣最近禁用一次性塑料袋。
至於在我國,數年來開展的宣傳提高環保認識的運動日漸對社群認識起到積極作用。最值得一提的是,減少塑料排放量運動已受到許多年輕人的熱烈響應。超市系統已制定並實施限制出售如吸管、包裝等的一次性塑料製品的路線圖。另外,該超市系統也正加緊以如香蕉葉的天然產品取代塑料包裝。
據資源與環境部代表告知,我國年均生活廢棄物總量約1200萬噸,其中15%至20%是廢棄塑料物。廢棄物由於在轉交和收集時沒有得到分類,所以再製造工作遇到許多困難。由此,大部分廢棄物須以掩埋的方式處理,此舉既浪費廢棄物資源,又潛伏環境污染危機。
加大再製造、再使用力度
然而,越南塑料企業協會代表在塑料製品生產商的角度上認為,限制使用塑料製品是必要的,但消費者和生產商要詳細考慮選擇取代塑料產品的材料。實際上現仍未有可完全取代塑料的新材料。企業儘管已撥出上萬億元研究,但至今仍依舊不變。為了迎合這一新趨勢,若干生產商已以紙材取代塑料,但此活動卻給本來正被迅速縮小的綠色面積造成巨大壓力。
據市百科大學講師黎文科副教授、博士表示,白色污染(廢棄塑料污染)不僅在我國,而近乎在全世界上日益加劇。由此,透過限制,邁向停用 塑料製品以減少塑料排放量是非常必要的。然而,在未有可取代塑料的材料的背景下,最有效的措施是積極使用個人用品、可再使用的用品,例如:到超市購物時以可重複使用的塑料袋代替一次性塑料袋;或不購用pet塑料瓶裝水,而用個人瓶盛水等。
新協水資源投資與建設股份公司總經理張克宏告知,廢棄塑料物正直接威脅供水源和廢水處理質量。廢棄塑料物,尤其是食品包裝(每年約20萬億條)丟進河涌、河川,被水流沖進過濾系統,給各廢水處理廠造成嚴重損失。在未有可代替塑料製品的材料的背景下,民眾應養成就地分類垃圾的習慣,同時力促實施廢棄塑料物處理工作投資社會化主張。
在實際上,廢棄塑料物也是有價值的資源。日本、丹麥、德國等若干國家收購廢棄塑料物做潔淨電生產原料。在我國,多家企業也正需要進口廢棄塑料物做塑料製品生產原料。由此,除了促進減少塑料物排放量外,分類、收集和再製廢棄塑料物將有助持久穩固維護環境。
資源與環境部與各地方正積極開展就地分類垃圾的計劃以加強廢棄物,尤其是廢棄塑料物再製能力。由此,以社群的協力,該活動將為有效地改善環境,降低塑料污染危機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