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会结束质询与答询议程 本市经济引擎蓄势待发 应对廉价商品泛滥的风险 平阳省上半年出口增近14% 民众无需更改土地相关证件 非现金支付取得突破发展 苏林总书记会见立陶宛共和国总统 东盟与中国广东签约 7 项目累计超 31 亿美元 协助经营户开具电子发票 国家主席梁强主持仪式 欢迎立陶宛总统对越南进行正式访问 许多新政策于2025年6月生效 消费性电子产业致力把握绿色消费趋势 越美贸易关系迈出重要一步 范明政总理抵达尼斯开始对法国的工作访问 依照原则部署与重组干部 完善法律系统满足实践生活要求 纺织品成衣与皮鞋共面临关税挑战

生物识别技术无法完全防止银行诈骗

〔本报消息〕过去期间,在强制个人客户须通过生物识别技术进行身份验证后,网络罪犯已转为针对组织账户行骗。据此,从今年7月1日起,若还未登记生物识别的企业账户将被银行暂停所有交易。国家银行结算司长范英俊告知,国家银行已意识在网络空间的诈骗行径日益复杂,伎俩也难以预测。所以,国家银行一直贯彻清理资料任务,验证并对照客户的生物识别资讯和国家居民数据库资讯。目前,各法律规范文本自今年1月1日起已规定个人账户,银行须收集客户的资讯,并与国家居民数据库资讯进行比对、检查匹配后才能进行线上交易。从今年7月1日,对于组织账户,该组织的法定代理人也须进行生物识别资讯验证步骤。

(示意图:互联网)
(示意图:互联网)

  预计,在柜台交易的客户也须检查与对照生物识别资讯是否与国家民居数据库资讯或由银行所收集的数据库匹配,以确保进行交易的人是实名。实际上,多家银行已为银行劳务用户加大各项确保安全措施,例如建立关于疑似诈骗账户的数据库。

  目前,全国已开啟逾2亿个银行账户,其中仅有逾1亿1350万账户获验证生物识别。截至本月16日止,银行部门已对照并清理逾1亿3050万个人客户卷宗(1亿1300万份卷宗已通过芯片公民身份证/VneID应用程式;1750万份卷宗已做离线比较)和逾71万1300份卷宗是组织客户。

  然而,生物识别技术验证并不是唯一的措施,也不能确保所有客户不再受骗,导致银行账户的钱被流失◆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