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建議新平郡人委會提供新平住房單位項目(第十五坊黃弼達街32號)的竣工和移交時間計劃相關資訊。我們很驚慌和焦慮,因為項目至今尚未有竣工計劃。”上述是50名客戶向政府呈文的內容,同時希望及早收到答覆。
夢想難圓
目前,數十名購買上述社會住房項目的客戶陷入困境。起初,項目開發商承諾到2016年移交住房。然而,開發商在建築過程中已違章超建兩層樓,比初期的設計藍圖增加28個住房單位。市人委會屢次處罰,現在要求2021年4月移交住房。但過去幾個月,上述項目的工地靜悄悄,導致多人感到忐忑不安。
李氏清(34歲,新平郡教師)說:“焦慮是當然了,因為我們至少收到7份文本,一直提出住房移交期限的承諾。快到期時,開發商繼續以困難為藉口,又再延長幾個月。我們已多年受租房之苦,安居之夢想仍很遙遠。”其實,李氏清還比若干客戶幸運,他們卻被開發商起訴,因為民眾不誠實申報以利用社會住房政策的漏洞。
購買上述項目住房單位的首名客戶阮黃順認為,職能部門說明買賣住房是雙方的協議,開發商不移交住房就可以起訴,但起訴時間會延長,也不知道什麼時候移交住房。他們夫婦每月收人約2000萬元,又要支付貸款利率和房租每月550萬元。若現在放棄購房計劃,已支付的借貸款項和利率將怎麼辦?當初還以為購買社會住房是合理的選擇,沒想到那是大錯誤。為了購房,我們要向親人借款以支付孩子的學費及奶費。若開發商能如期移交住房,我們就不會這樣痛苦。”
位於平新郡胡學覽街35號的社會住房項目數百名客戶也遇到類似情況。黎煌(30歲,坊幹部)透露,項目要暫停施工的時候,曾數十次向市建設廳和開發商呈文。項目延長兩年後,開發商終於也給客戶移交住房,但現在還要加緊施工餘下各項工程。民眾因急迫且不想租房,所以勉強入住。
供不應求
家住第六郡的黎成敬數次呈文申請購買社會住房,但次次都被拒絕,理由是申請人數爆滿。他說:“過去多年,我一直希望可以購買符合自己低收入的住房單位,不再受租房之苦並早日安居,但大失所望。我最近連續瀏覽市建設廳的網站,找不到符合低收入者的新住房單位項目,而要購買商品房,起碼要有逾15億元。我真的很擔心,不知道要租房到何時。”
據國家審計部門的社會住房計劃審計結果顯示,從2016年到2019年階段,本市竣工的社會住房項目只有14個,總面積15.8公頃,共有1萬零255個住房單位,而實際需求約達13萬4000個。去年,沒有社會住房項目獲展開。
根據市建設廳的報告,截至2020年6月底,3個社會住房項目已竣工,可提供逾2200個住房單位。此外,有5個社會住房項目正在施工中,將有4000多個住房單位,預計今年將竣工。然而,上述是多年前開展的舊項目。
從今到2030年,預計社會住房的需求將日趨增加,年均需要170萬平方米,佔住房總需求的21%。據悉,今年的丙級(廉價)住房單位仍缺乏,甚至是沒有。目前,民眾對售價每平方米2500萬元的住房需求僅佔二至三成。平民住房的需求佔七至八成,但供不應求。市房地產協會(HoREA)表示,購房需求增加和迫切,但低收入者佔大部分,導致供需失衡。
黎成建築與貿易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黎友義表示,廉價住房與社會住房供不應求,是因為利潤受控制,要求盈利範圍僅10%至15%。此外,投建社會住房的手續跟商品房差不多。若放寬和輔助落實更多政策,將吸引更多投資商,這樣低收入者才可以實現購房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