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世界疾病负担》2018年的报告,酒精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超越了酒精性肝病本身,涵盖了从意外事故、自杀到多种疾病在内的广泛健康问题。尤其令人担忧的是,这类酒精相关死亡主要发生在20至59岁的青壮年人群中,突显出酒精危害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喝酒是怎么伤肝的?
首先,酒精既溶于水又溶于油,这一独特性质使得它能够轻易地溶解胃肠道粘膜表面的油脂层。这层油脂层对于保护胃肠道粘膜至关重要,一旦被酒精溶解,就会导致菌群失调,破坏胃肠道粘膜的完整性。这不仅会影响胃肠道的健康,还会让大量的细菌、病毒和其他有害物质通过门脉系统进入肝脏。
进入肝脏后,这些有害物质会进一步加剧肝脏的负担。肝脏作为体内的“化工厂”,负责解毒和代谢等多种重要功能。然而,面对这些突然增加的毒素和细菌,肝脏可能会陷入混乱和过载的状态。
酒精本身也会对肝脏造成直接的伤害。在肝脏中,酒精会被乙醇脱氢酶转化为乙醛,这是一种毒性极强的物质,能够破坏肝细胞的正常结构和功能。随着乙醛的堆积,肝细胞会逐渐受到损害,引发酒精性肝炎甚至肝硬化等严重疾病。
此外,相较于酒精直接的氧化损伤,由胃肠粘膜受损导致的细菌移位和全身感染,对肝脏乃至全身健康的威胁更为严重。
酒精引起的胃肠道粘膜损伤和肝脏损伤之间存在着恶性循环。胃肠道粘膜的损伤会导致更多的有害物质进入肝脏,而肝脏的损伤又会降低其解毒和代谢能力,使得有害物质在体内进一步积累。这种循环不断加剧,最终导致肝脏功能严重受损甚至衰竭。
酒精会引起肝脏发生哪些病变?
酒精对肝脏的损害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长期大量饮酒会导致肝脏发生一系列病变,从最初的脂肪肝到更为严重的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甚至可能诱发肝癌。
1.初始阶段:脂肪肝
酒精首先通过损伤肠粘膜,干扰营养吸收与代谢平衡,导致相对营养不良,进而影响肝脏脂肪代谢,引发脂肪肝。
2.恶化过程:酒精性肝炎
随着酒精及其代谢产物(如乙醛)对肝脏的持续伤害,可引发炎症反应,形成酒精性肝炎。此阶段肝脏尝试自我修复,过程中可能产生纤维化瘢痕。
3.进一步发展:肝硬化
长期的炎症与修复循环促进纤维化加剧,最终导致肝脏结构重塑,功能衰退,形成肝硬化。
4.潜在风险:肝癌
虽然并非所有酒精性肝病患者都会进展至肝癌,但长期、重度饮酒及乙醛水平过高确实增加了肝癌的风险。乙醛,而非酒精本身,被视作关键的致癌物质,其生成量受个体体内活性酶差异影响。
空腹喝酒为什么更容易伤肝?
空腹饮酒之所以对肝脏伤害更大,原理在于酒精的特殊溶解性质及其对胃肠道粘膜的直接影响:
1.酒精的溶解特性:酒精既能溶于水也能溶于油脂。人体胃肠道粘膜表面覆盖有一层保护性油脂,这层油脂有助于保护粘膜不受伤害。
2.空腹状态下的危害:空腹喝酒时,酒精能直接溶解并去除这层保护性油脂,使得胃肠道粘膜失去保护,易于受到酒精的直接侵蚀和刺激,从而加剧对胃肠道及随后对肝脏的损伤。
3.加快酒精吸收:缺少食物的缓冲,酒精能更快穿过胃壁,迅速进入小肠被大量吸收,如同“门开得更大,人群涌入更快”。这不仅加速了酒精达到肝脏的速度,也增加了肝脏短时间内需要处理的酒精量,加重肝脏负担,提高肝脏损伤风险。
因此,建议饮酒前应先进食,利用食物减缓酒精吸收,保护胃肠道粘膜,间接减轻对肝脏的即时伤害。即使在社交场合难以避免饮酒,也应该采取先吃后饮的策略,以减少酒精对身体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