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的江陵端午祭,由韩国向联合国申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于2005年11月被批准而受到保护。陶立潘《韩国江陵的端午祭》一文指出,江陵端午祭的确是东亚“汉字文化圈”有趣的文化现象。以节日习俗而言,端午节虽然发源地在中国,但是,它在长期的流传和国际交流中,已经被中国周边的国家和民族所吸纳、所接受,并被置于他们自己的文化土壤之中,形成了韩国民族独特的节日习俗。追述韩国江陵端午祭的原型,其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乃是不容置疑的。在韩国的许多典籍中,都记载了“端午”的解释,这种解释和中国人的观念是一样的。例如,韩国也称五月初五日为“重午”、“重五”、“端阳”、“五月节”,韩国特有的词是称“端午”为“上日”,意为神的日子。按照传统的风俗,人们在端午这一天,要吃“艾子糕”,喝益仁汁,妇女们要用菖蒲汤洗头髮或饮用菖蒲水,或者用菖蒲露化妆,称之为“葺蒲妆”。士大夫人家的门柱上,要贴朱砂符借以避邪,而君臣之间还要互赠端午扇表示祝贺。
在日本,端午节又称端午之节句、菖蒲之节句。一般认为日本的端午节是在飞鸟时代(约始于西元593年,止于710年)由中国唐朝传入。当地农民在农历五月有一个被称为“五月忌”的祭祀活动,后与中国唐代端午习俗的内容结合,开始形成具备日本本土特色的端午节。不过,端午节最早在日本是属于贵族享受的节日,通常只在皇宫内搞一些活动,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是在江户时代以后。
由于在日语中“菖蒲”和“尚武”是谐音,因此日本端午节又渐渐地变成了男孩子的节日。这一天也是日本的儿童日(男孩节),为国定假日。这一天,有男孩子的家庭要挂鲤鱼旗,竖鲤鱼旗是希望孩子像鲤鱼那样健康成长,有中国“鲤跃龙门”的意思。从下面看鲤鱼旗,浮现在蓝天下的鲤鱼很像在水中健壮地游。
日本端午节的食品主要有粽子和槲叶糕,关西地区多是端午节吃粽子,而槲叶糕则多见于关东地区。粽子在日本古代称为“茅卷”,最初用茅叶包裹,呈圆锥形,后来又出现以菖蒲叶、竹叶、芦苇叶等包裹的粽子。但与中国不同的是,在日本人们包粽子不是用糯米,而是用磨碎的米粉。而之所以吃槲叶糕,是因为槲树叶在长出嫩叶前,老叶子不会凋落,也就蕴含了子孙繁荣的美好寓意。
在印尼,端午节的粽子被赋予了印尼口味。印尼人使用大米包裹肉类,再搭配咖喱香料,创新出咖喱猪肉粽、咖喱牛肉粽、咖喱鸡肉粽。在菲律宾,粽子一般为长条形,除了端午节吃粽子,菲律宾人过耶诞节也会吃粽子。
在新加坡,每当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到来时,当地华人除了龙舟比赛、喝黄酒、挂香包之外,吃的可是其他地方没有的“花汁粽”。花汁粽是当地风味粽子,这种花汁粽子是由花汁染成淡绿色的米粉精制而成的,用绿叶包成多角形状,只有鸡蛋大小,色泽诱人,吃起来清香可口。此外,还会举行全国的龙舟大赛,从端午当天下午起,水上的龙舟就披红挂彩,船头站着装扮成“狮子”和“狗熊”的司鼓手。名桨手奋力拚搏,一直要赛到夕阳西下。
端午节,马来西亚华人通过裹粽比赛和赛龙舟等方式,庆祝节日。娘惹粽是马来西亚的创意粽,又称为蓝粽,十分特别,既美丽又浪漫,光看看就觉得赏心悦目。所谓的“娘惹”,实际上是指华人和马来西亚人通婚的后代。“峇峇”是男生,“娘惹”则为女生。制作娘惹粽必须把糯米浸入泡了蝶豆花的水中至少4小时或以上,米粒就会染上一层天然的淡蓝色,然后包上猪肉或鸡肉、虾米、花生碎、栗子、香菇、冬瓜、糖、蒜米及小葱头、香料,如沙姜、茴香及芫茜籽等材料,味道清新、特别。
美国从1979年开始,在波士顿儿童博物馆举行一年一度的波士顿龙舟会,并逐步形成了美国传统的文化节日。时至今日,中国的传统运动--赛龙舟已经悄悄渗入了部分美国人的运动习惯,成了美国发展最快的流行体育娱乐项目之一。
随着对中国的了解不断加深,俄罗斯人对中国传统文化也兴趣十足。2004年中国农历端午节前夕,别开生面的比赛--端午龙舟大赛在俄罗斯拉开战幕。这次有趣的比赛共有60支队伍、600多名划船手参赛,龙舟赛的路程为250米。这是俄罗斯有史以来第一届龙舟大赛。
端午赛龙舟,在德国落地生根已经有20多年的时间。1989年,龙舟活动传入德国,并在汉堡举行首届“龙舟节”。1991年后,龙舟比赛改在德国金融中心法兰克福举行并一直延续至今。
在英国伦敦、曼彻斯特,有由当地华人社团举办的陆上龙舟比赛庆祝华人端午节,还有舞狮、中国武术、中国舞等中国传统技艺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