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結石會發生在不同位置,腎結石最為痛苦
泌尿科醫生指出,尿路結石會依存在位置而有不同的稱呼,主要分為4大部位:腎結石、輸尿管結石、膀胱結石與尿道結石。單純的腎結石不會造成不舒服,但若結石往下掉到輸尿管內並阻塞,使尿液無法順利從腎臟流到膀胱,累積在腎臟的尿液就會引起腎絞痛;腎絞痛是人類的十大痛之一,疼痛時不論轉換任何姿勢都無法緩解,且常伴隨噁心及嘔吐,造成病患急需至醫院打止痛針及止痙攣針。
結石因成分不同,而分成不同種類,最常見為 “草酸鈣結石”,或是反覆性泌尿道感染所造成的“磷酸銨鎂結石”。另外,病人若為代謝症候群病患(肥胖、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等),則容易產生“尿酸結石”。
注意尿路結石4大症狀
尿路結石除腰痛、噁心及嘔吐等症狀外,血尿也是常見的表現。另外,尿路阻塞時,累積在腎臟的尿液,易造成細菌滋生,造成腎臟感染發炎,導致病患發燒畏寒,腎功能受損,嚴重的話還會發生急性腎衰竭、腎膿瘍、敗血性休克等問題。
尿路結石的治療依結石位置、大小、成分等而有不同選擇。一般而言,小顆的泌尿道結石(<0.4公分)會有90%機率自行排出,病患只須多喝水並配合藥物治療;反之,大於1公分的結石自行排出的機率較低,須採取較積極的治療,避免腎臟受到傷害。
而目前最常使用且最不具侵入性的治療方式為體外震波碎石。運用電擊或電磁場產生的震波將結石震碎,無傷口、不須麻醉、不須住院治療,在門診就可治療完成。治療後病患須配合大量飲水及服藥,讓震碎的結石自行排出。對1公分以下結石效果非常好。
此外還有硬式輸尿管鏡碎石、經皮腎造廔取石及軟式輸尿管鏡碎石等,近年來由於手術器械的迅速發展,提供更多治療方式,能幫助民眾解決結石的痛,且更能減少手術後的疼痛不適,若是有任何問題,都可諮詢專業醫師選擇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
尿路結石5年復發率高達50%
專家也提醒,尿路結石治療後5年內的復發率高達50%。提醒民眾務必多喝水、每日尿量2000cc以上、適當鈣質攝取、定期運動,控制體重、控制尿酸,避免成為代謝症候群、切勿攝取過量維他命C或維他命D、減少食用動物性蛋白,同時也要定期回診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