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智能手機問世後,此類電子設備已深入各家各戶,其中便有我的家庭。無可承認,智能手機的確是給人們帶來很多的便利與幫助,特別是在資訊更新方面,這是無可厚非。然而,它也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不少的影響,若不說很大的變化。具體如:在未有智能手機之前,每晚我下班回家吃完晚飯後,兒子便會自動溫習功課,妻子做完家務後便與我一同“追”看電視劇,邊看邊互相講述當天所遇到的一些比較有趣的特別事件或討論劇情。
至於兒子在做完功課後也會與我們一起看,又或者告訴我們在學校的趣事,氣氛是多麼的溫馨與幸福。可是現在已不同,不少時候即使正在吃飯,我們仍是機不離手,妻兒邊吃邊猛刷手機,我叫兒子吃飯後才玩電遊,他回答我:“我不是玩電遊,是同學問功課,怎能不回覆?”還有妻子則說:“朋友告訴我,明天去超市購物有加分呢!”總之,每人都各自有漫遊手機的理由。
至於我,也一樣有不少朋友、同事與我在這種 “私人空間”裡聊天或分享訊息,可以說是各自各忙。當我與友人們無意談到上述情況時,他們也察覺到近年來在生活方面實在是起了不少的變化,例如:吃飯的時間比以前延長(因為邊吃邊刷手機),夫妻與子女們之間的溝通漸減,尤其是子女與父母說話時,雙目仍“聚焦”於手機屏幕上,有時候還聽不清楚父母說些什麼或回答時 “牛頭不搭馬嘴”,似乎對周邊的人都不在意似的。
我們必須肯定,智能手機與各社交網的日益發展正有助將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拉近,我們更可從中發掘不少有益的資訊,可是此科技卻漸漸令使用者上癮,並在家庭中各成員裡佔了一個重要的席位,分享了人們的不少時間,更使家庭昔日那種溫馨情感有可能慢慢地減退、消失。然而,手機本無罪,它並非是造成上述問題的主因,關鍵在於我們應如何使用。
因此,為了限制智能手機影響到家庭成員之間互相溝通的時間,我認為,各家庭應規定哪個時間可上網漫遊,哪個時間是家庭聚會以分享各人的工作、學習、生活等情況,以期讓家庭每一成員都能騰出一點時間相聚,增加感情,尤其是可令孩子感受得到家庭的溫暖與親切感,不會經常進入其 “私人空間”而形成一種離群與自我的性格,尤其是會對孩子今後身心的發展產生很大的影響,特別是視力方面,身為家長的我們必須對上述問題加以關心和作出改善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