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睹一名僅9歲的孩子竟然懂得自己燒水煮方便麵,然後捧上餐桌,吃後自行將碗筷拿進廚房和抹乾淨餐桌,這實在是不少父母們一個多麼渴望的畫面!因為淑嫻夫婦是做飲料代理,當阿輝還小時,若有客戶需求送貨又遇上丈夫已去交貨時,淑嫻便須先將住在大哥家的母親載來看家,然後才去交貨。但現在,她已放心讓阿輝留在家中了。
至於筆者另一朋友的兒子阿德,今年雖已16歲,並長得相當的高大(近1.7米),但卻似是一朵“溫室的鮮花”,什麼家務也不懂做,每天須由父親接送上、下學。筆者問朋友為何不讓孩子學騎自行車?他笑笑回答:“這時代那有年輕人騎自行車呢?騎摩托車我又不安心,搭乘巴士又擠迫,還是我接送他比較好!”而在家中,阿德什麼也不需幹,連煮方便麵也要其母弄給他吃。
有次筆者忍不住問朋友: “你什麼也不讓阿德做,將來他出來社會做事怎樣吃得苦和捱得住呢?”他毫不在意地說:“將來的事又有誰預料得到呢?或許他有他的福氣,不用我們操心呢?”對於此朋友的這種 “育兒論”,筆者真不敢苟同,他竟然將兒子未來的前途寄望於其 “福氣”,的確是帶有 “冒險性”!
不久前,在社交網上傳一段在芽莊某小學學生將桌椅搬出操場清洗的短片,而片中有一家長正斥責校長不應讓孩子幹這種不符合學生體力的活兒。這裡筆者不想說及誰是誰非,但卻知道,讓孩子參加勞動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學校的校規之一,因為校方是想透過集體勞動來讓孩子們懂得團結和合力,就像螞蟻一樣共同將食物拖進蟻窩裡去。當然,問題是工作須適合學生的體力與絕對確保其安全。可是,有些時候可能因一時不慎而弄損了手腳,但這也許是一種教益,以讓他們在今後可汲取經驗和鍛煉成為國家未來的主人翁。
直至目前,仍有不少父母有著這樣的想法:“兒孫自有兒孫福”,他們將來長大後自然會懂得應對事物,現在既然還有雙親在旁,就儘量為他們多點操心。然而,依筆者個人愚見,如果父母太過溺愛子女,就會形成其一種倚靠陋習,若遇到什麼困難便只得向父母求助,不知道如何自行解決。當遇上危險時更不懂自保,又怎談到拯救身邊的人呢?總之,培養孩子具自立性絕對是比他們形成倚靠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