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方设法都不成功
住在第三郡的玉兰叙述:“我妈在一家总部位于河内市的商业银行存款。最近,在家乡的我哥急需用钱,我妈就去银行提前结算存款来帮忙。她以为结算后,钱将会汇入结算账户,然后只需要进行几个交易操作,我哥就可以收到钱了。但因为这家商业银行提早对1000万元以上的转账交易实施生物识别认证,而我妈还没办理芯片公民身份证,因此无法实施。”最后,她只好请假带母亲到银行转账。
兰姐表示,生物辨识认证有助更加确保安全,但质疑:“长期以来,商业银行已经透过e-KYC收集客户的生物识别资讯,以通过指纹进行交易认证,完全与无芯片的公民身份证匹配。那为什么需要根据芯片公民身份证进行人脸生物辨识认证呢?”
与此相似,住在新平郡的玉梅透露她在进行生物识别验证时遇到的困难:尽管已正确地实施银行的指引,例如:拍照芯片公民身份证两面,然后将芯片公民身份证的背面靠在手机背面以扫描资讯,但系统不断报错。她说:“我上网寻找指引视频以看看如何正确地扫描,但仍失败。”最后,她必须一点一点地移动芯片公民身份证,以寻找公民身份证与手机上NFC功能读取点之间匹配位置,才成功。
甚至,有客户还拍下芯片公民身份证的两面照片,并更新到手机银行应用程式,但手机通知系统不具备NFC读取功能。这意味着,这些客户若要在线上转账1000万元以上,必须换用更智能手机。
若未实施生物识别认证就在银行转账
BIDV银行领导告知,对于使用不具备NFC读取功能的手机的客户,若需要转账,须到银行进行。在这里,银行人员将在其设备上使用Smartsales软件为客户收集生物识别资料。
目前,此方案比较有效,数字每天都在增加。至今,BIDV是在市场上收集到最多客户生物识别资讯的银行(约100万名客户)。BIDV代表说:“根据公安部的报告,现在约有80万至100万客户没有芯片公民身份证。根据国家银行和公安部的资讯,对于这些情况,客户需去公安派出所申办芯片公民身份证,如果不能办理,只好在银行进行交易或进行低于第2345号《规定》限额的线上交易。”
TPBank总经理阮兴告知,第2345号《决定》有助确保线上支付和卡片支付的安全性。这意味着,客户交易,尤其是大额交易(每次1000万元以上或每天2000万元以上)将受到更严格的保护,必须由账户持有人进行。
账户中的大量资金在不进行任何操作的情况下突然“不翼而飞”的担心得到最小化。然而,人脸识别也会带来一些操作困难(客户必须使用手机读取公民身份证上的NFC芯片)。
TPBank总经理阮兴分析:在第2345号《决定》出台之前,线上转账交易认证因素只是传统认证方式,例如:OTP、Smart OTP或签字、银行卡密码等。然而,这些认证方式仍被骗子利用以骗取客户的钱(透过网络盗取OTP码或冒充身份、签字)。
即使使用人脸识别技术(FaceID),也仅依赖个人电话设备上的脸部图案匹配演算法,而不能确保开立账户的客户就是进行交易的客户。
因此,第2345号《决定》的出台有助更加确保进行交易的脸部就是公民身份证上的脸部,确保进行交易的是银行账户持有人,从而给客户和银行带来积极影响◆
财政-银行专家阮友勋博士认为,第2345号《决定》的最高目标是保护民众的支付账户中的资金。但值得一提的是,该《决定》不在芯片公民身份证转换的最终时间出台。
更合理的是,芯片公民身份证转换路线图应该在国家银行颁佈生物识别认证规定之前完成;也就是说,在全部民众拥有芯片公民身份证之后,线上转账时才实施人脸认证。现在,在芯片公民身份证转换比例未达100%时,就要求需要线上转账的人在截止日期还没到的时候换用芯片公民身份证是不合理的。
他说:“若芯片公民身份证转换与生物识别认证同时实施,将有助尽量减少给进行生物识别过程中的不必要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