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市人民議會與市電視台配合製作主題為“本市公民:自豪與責任”的12月份“聆聽和交換”節目,而播放了河涌兩岸滿滿都是生活垃圾、浮萍及包裝等,4、5名清道夫在剛撈起的垃圾堆旁食用午餐的視頻。
每日打撈30噸垃圾
第八郡公益勞務公司副經理王貴覽表示,每日,70名清道夫分別在雙涌、豆腐、濱藝和疊涌等河涌打撈約30噸垃圾,春節屆臨期間是近60至70噸。第八郡第十六坊人委會主席黎明新告知,將垃圾丟下河涌的行為較快,故檢查和處理工作遇上不少困難,儘管地方政府經常宣傳,民眾也簽署了不在公共場所亂丟垃圾的承諾書。
與此同時,福門縣農民潘文椽認為,本市須投資現代化的專用垃圾車,而現在的清道夫裝備簡陋和多以手工操作。此外,政府須發起衛生清潔運動。對於投機或項目開展緩慢,導致雜草叢生且環境污染的土地,須嚴懲投資商。
據市人委會副主席陳永線稱,政府於2016年頒行了有關環保領域違規場合進行處罰行政的第155號《議定》,由於作為獨特和大規模的城市,故本市至今年底才能展開。
有關落實政府《議定》懲處的事情,陳永線副主席透露,本市將對把垃圾丟進河涌和沙井的場合進行嚴懲。對於民眾還沒瞭解和未懂得如何分類垃圾的場合,須堅持說服及宣傳。此外,本市將協助各家公司投資裝設備,如:收集垃圾、潔淨街道的專用車。
須循環再造垃圾
市人民議會原主席范政直分析:“都市垃圾的關鍵問題是,須興建徹底處理垃圾的工廠,將垃圾處理成肥料、電力或循環再造。”此外,范政直同志還指出,本市尚未處理上述問題,故此前的垃圾收集和分類過程都沒有意義。“若不能處理好,最終還是填埋,那又何必將垃圾分類?因此,關鍵問題是要興建垃圾加工廠,本市並不是沒有財政預算,社會投資額也不缺少,所以一定要建廠。想提及文明,首先要清潔。”
范政直同志強調,為了讓民眾瞭解就地分類垃圾的利益,除了嚴懲違規者之外,還須獎勵執行好規定的公民,同時考慮採購民眾的垃圾以處理成為肥料、熱量及電力等。“務必給民眾帶來利益,要是只宣傳和教育,就地分類垃圾是起不了作用的。”
市食品工業大學環境資源與氣候變暖系講師黎輝伯教授、博士表示,為了有效地分類垃圾並變成資源,本市須從收集至運載及處理等環節。首先要指引、輔助民眾按規定分類垃圾,立即整頓垃圾收集活動,之後才懲處違規者。
黎輝伯教授、博士分析,垃圾與符合不同階段的科學技術緊密結合時,才可以變成資源,否則仍然是垃圾。想焚燒垃圾轉化為電力、生物肥料或循環再造物料,就要應用技術,尤其是將垃圾分成不同種類。因此,分類垃圾將決定把垃圾轉化成為資源的成功。
對於民眾將垃圾賣給政府的構思,黎輝伯教授、博士認為將會衍生許多問題。因此,可以採取別的措施,即民眾作好垃圾分類工作,政府將不徵收該戶每個月的垃圾費。與此同時,本市須對已獲指引但長期不分類垃圾的民眾進行強制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