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越南順化宮廷雅樂
順化宮廷雅樂是越南宮廷精品音樂,於2003年11月7日被列入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是越南的首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順化宮廷雅樂是越南宮廷精品音樂,於2003年11月7日被列入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是越南的首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順化宮廷雅樂進行評價時指出:“越南雅樂是一種“高雅音樂”。雅樂在每年各種例行的典禮、喪葬、官方禮賓等特別儀式上都有演奏。在越南豐富的音樂形式中,只有雅樂具有全國性”。
二、西原鑼鉦文化空間
西原鑼鉦文化空間於2005 年11月25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列入《人類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銅鑼文化空間覆蓋了西原地區崑嵩、嘉萊、達樂、德農和林同5省。此種獨特的文化類型的主人是屬於南亞語系(Austro-Asian)和其他南島語系(Austronesian),生活在越南中部高原地區的17個少數民族。他們的主要信仰來源於對祖先的祭拜、薩滿教和萬物有靈信仰。這些信仰與日常生活和季節週期緊密相關,並組成了一個神秘的世界。鑼鉦在這個神秘的世界中被認為是人類、神和超自然的世界之間交流的橋樑。每一個鑼鉦都有一位神靈保佑。鑼鉦越古老,神權就越大並且很靈。幾乎每個家庭都有一面鑼或鉦,有的家庭甚至有幾面。鑼鉦是家庭財富的象徵,也是確認家族威望高低的標誌。鑼鉦同時也是每個家庭的護衛者。
西原鑼鉦文化空間。
三、北寧官賀民歌
北寧官賀民歌是越南遼闊的北部平原最具有特色的民歌調子,是越南民歌寶庫中旋律最豐富、婉折、抒情的一種民歌體門類。
北寧官賀民歌是越南遼闊的北部平原最具有特色的民歌調子,是越南民歌寶庫中旋律最豐富、婉折、抒情的一種民歌體門類。
官賀民歌於2009年9月30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官賀已經成為連接旅居捷克京北人以及當地越南人社群的的橋樑紐帶。官賀俱樂部的活動一方面提高旅捷越南僑胞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有助於為他們的子孫後代保護民族傳統文化。
四、歌籌
歌籌是越南的一種高雅民間藝術門類,於15世紀興起,並一直延續至今。這是一種特殊的音樂類型,對越南北部平原社會文化生活產生了巨大影響。儘管經歷了歷史的沉浮興衰,但歌籌依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因為其在越南文化和國內外遊客心中是一門有著獨特價值的藝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2009年10月1日將歌籌列入《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五、榮聖(扶董天王)廟會
榮聖廟會是紀念越南民間信仰“四聖不死”中的榮聖的盛大廟會。其也是越南北部三角洲獨一無二的盛會。每年,榮聖廟會在河內和河內附近不同地方舉行,其中的兩個重要地點,就是榮聖飛回上天之地的朔廟(於農曆正月初六至初八舉行)和榮聖出生地的罘董廟(於農曆4月初八至初九舉行)。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2010 年11月16日正式將嘉林縣罘董廟和朔山縣朔廟的榮聖廟會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扶董天王廟會(Hội Gióng)於2010年11月16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六、富壽省春曲
2011年11月24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越南富壽省的春曲列入《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春曲原是祖地富壽省各鄉村每年春天廟會在祠堂大院演出的民間歌曲,因此稱為春曲,是一種包含音樂、唱歌和舞蹈綜合的藝術表演形式。春曲本身包含著不同的文化信仰層次,與丘陵地帶各演唱儀式、風俗和北部三角洲城隍信仰、地靈信仰、繁殖信仰、祭祀祖先信仰以及祭祀民族英雄信仰等有所不同。
2017年12月8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十二屆常會已正式將春曲從《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刪除,將其列入《人類給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七、雄王祭祀信仰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2012 年12月6日將“雄王祭祀信仰”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雄王祭祀信仰是悠久並與祭祀祖先息息相關的民間禮儀,是越南人精神生活中最重要的一個禮儀。雄王忌日每年農曆三月初十在富壽省舉行。“雄王祭祀信仰”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對越南富壽省人民乃至越南全國人民和旅居國外越南僑胞來說是巨大的榮幸。因此,富壽省一直在努力保存和弘揚上述文化遺產。
八、南部才子彈唱
才子彈唱是富有越南南部民間特徵的一種民間藝術形式。100多年前,起源於禮樂、順化宮庭雅樂和民間文學的越南南部才子彈唱,正式走上了藝術舞台。其後,才子彈唱藝術日益豐富多彩,表現越南九龍江平原居民的心聲、感情與勞動生活,並成為越南寶貴的傳統音樂類型,成為當地居民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2013 年12月5日將才子彈唱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九、乂靖喻唱
乂靖喻唱(Ví,Giặm)民歌是在越南中部乂安和河靖省廣泛流傳的一種民歌表演形式,於2014年11月27日在法國巴黎召開的會議上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乂靖喻唱民歌在當地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人們一起唱喻唱民歌時可以互相交流、加強團結。喻唱民歌不僅在河靖省百姓文化精神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而且還是該省富有特色的一種藝術形式,其充分表達人民思想、感情及加強團結等方面的內容。
十、拔河比賽和比賽儀式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2015 年12月2日正式將越南、柬埔寨、菲律賓和韓國的“拔河比賽和比賽儀式”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
拔河作為祈願豐收的一種農耕遊戲在東亞和東南亞各國廣泛流行。在越南,拔河比賽往往在廟會期間舉行,吸引眾多群眾參與。
十一、三府祀母信仰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2016 年12月1日在埃塞俄比亞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十一屆常會上決定把越南三府祀母信仰正式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長期以來,越南人對諸位聖母充滿信心,並將其視為精神支柱。每月初一和十五,很多老百姓都喜歡去寺廟燒香,為自己和親人祈求幸福平安、身體健康、財源廣進。
以前,祀母信仰與農民們的精神生活息息相關,體現農戶祈求萬物生長、風調雨順、五穀豐收的心願。久而久之,不只是農民們而其他階層人民也通過祀母信仰寄託自己健康、財富和運氣的願望。現在,祭拜聖母和祈福成為了越南民族的傳統美德。
越南人把自然界分為4區,由4位聖母分管。上天母管天,上林母管山林,地仙母管平原和水母管江河。越南人所供奉的神聖大部分都是對國有功的歷史人物或傳奇人物。其中,少數民族佔大比重。
除了供奉儀式和廟會之外,朝文曲、跳神等文化藝術價值也是起源於祀母信仰的。其中,跳神是一種獨特的信仰形式,目的是恭請諸位聖母附體顯靈,向觀禮群眾送財祿。
十二、中部發牌唱曲藝術
越南中部發牌唱曲藝術充分滿足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的要求。具體是,發牌唱曲藝術是鄉村社區重要的文化活動,滿足社區娛樂及欣賞藝術的需求。發牌唱曲中的每個故事都是一堂道德課,體現愛國之情,弘揚社區的團結並分享人民的生活經驗。
發牌唱曲藝術於2017年12月7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十三、岱儂泰3族天曲
天曲禮儀是天翁和天婆派遣陰兵隊從地芒到天芒(各位大神統治領地)獻上供品之行,目的在於祈求平安、五穀豐收。其歌詞取自民族詩歌,曲調是各民族的民歌民樂。天曲愛好者已為一些普遍的曲調編寫了新歌詞,讓大家可以隨時隨地進行演唱。
對越南岱、儂、泰等民族來說,天曲既是一種信仰文化形式,又是一種富有特色的民間音樂類型。通過天曲傳統演唱儀式,我們可以了解民族同胞們的人生觀、世界觀和文化特色。天曲已成為民族同胞的精神支柱,鼓勵他們克服生活中的種種困難。
岱儂泰3族天曲於2019年12月13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十四、泰族群舞
泰族群舞主要在安沛、萊州、山羅和奠邊等4省泰族村莊演出。安沛省芒爐、萊州省芒蘇和芒萊、奠邊省奠邊府市和山羅省順州縣等地方是泰族群舞的中心。泰族群舞用象徵著人的各種儀式、文化活動、生活、勞動中的動作來跳舞,經常在儀式、婚禮、節日和社區文化活動中表演。
泰族群舞。
群舞是泰族人群文化活動和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活動。泰族群舞包含著舞蹈、音樂、歌唱、服飾、飲食等藝術的價值,更重要的是泰族人群的文化行為。泰族群舞成為越南西北地方泰族的開放和好客的象徵,是泰族藝術痕跡和文化底蘊。
在從2021年12月13日至18日在巴黎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2003年《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政府間委員會第十六屆常會的框架內,越南泰族群舞文件已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審議通過,正式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