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静养”易引发下肢静脉血栓
下肢静脉血栓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内异常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的一种疾病,可造成慢性深静脉功能不全。患者的常见症状包括患肢疼痛肿胀、皮肤呈紫红色、体温升高、脉率增快、呼吸困难、胸痛等。
静脉血栓的发病机制包括静脉内膜受损、血液高凝状态和静脉血流瘀滞。长期卧床者下肢静脉血液流动缓慢,同时,由于缺乏锻炼,此类人群易出现血脂升高、血液黏稠的情况,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如果下肢静脉血栓脱落,血栓可随血流到达肺部,从而导致肺栓塞等严重后果。
长期居家卧床的人群有以下几类:一是高龄长者;二是因疾病引起身心功能受损,出院后在家继续休养,日常生活需要他人协助者;三是因疾病导致残障者,如脑卒中后偏瘫者、视觉障碍者、听觉障碍者、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此外,发生运动损伤后,人们往往会在家静养数月,此时也要当心下肢静脉血栓。
要远离血栓,做好这些事
在居家静养期间,大家应注意以下几点,从而有效预防血栓的形成。
合理膳食:食用低盐、低脂、低胆固醇、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对于肉类、甜食、油炸食品等高脂肪、高糖食物,应尽量避免食用,以免造成血液黏稠度增加,诱发血栓。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便秘导致腹压增加,影响下肢静脉血液回流。
戒烟:高龄长者体内凝血系统等功能衰退,自发纤溶能力下降,如果长期卧床,同时合并高脂血症、高血糖、肥胖等危险因素,很可能增加血栓的发生风险。烟草中的尼古丁可刺激血管收缩,影响静脉回流,同时损害血管壁,故建议戒烟。
足量饮水:脱水可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多饮水是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重要措施之一。每日饮水1500至2500毫升,宜少量多次饮水,短时间内别喝得太多、太快,也别喝太烫的水。
穿着宽松舒适的衣物:衣服、鞋袜不要过紧,注意下肢保暖。
物理预防: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抗栓袜、间歇充气加压装置等,促进静脉血液向心脏方向回流。
适当运动: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是预防血栓的重要手段。
长期卧床者应定期进行下肢检查,以监测是否有血栓形成。如疑似有血栓的症状,如疼痛、肿胀、皮肤颜色改变等,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