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捕鳥法五花八門
我們得到住在本市的專業捕鳥人P君同意讓我們一起去捕鳥。P君一夥共3人,他們到第七郡阮文靈大道沿途的曠地去佈設陷阱。在挑選了位置,P先佈下陷阱網,繫好繩索以固定,把作餌的麻雀繫在網上和倒入稻穀。貫穿這個陷阱是條長繩,由P在百米之外的匿身處操縱。當鳥群見到稻穀便紛紛飛來和停在陷阱中,這時候P突然拉緊繩索,所有的鳥都盡落入陷阱中。他們便把墮入圈套的鳥捕進籠裏並繼續如此捕捉鳥群。在此佈下陷阱兩個多小時,P的團夥共捕獲50隻小鳥。

P說,每天從早上6時到下午3時可以捕捉大概50到100隻鳥,每隻賣6000元。捕鳥的理想之地是第二、七和九郡。雨天時鳥會多些,停下來進食的時間也長些,所以收穫多;熱天就比較難捕。重要的是盡量讓鳥兒活著,這樣賣價會高些。捕鳥這個活很簡單,也不會被處罰。只要辛苦些到郊區去那麼收穫會多些。現在鳥兒越來越少了,所以賣價也越來越高。買的人主要是供應給一些特產酒家和供香客放生的小販。
另外有人以一枝長竹竿、膠黏劑和一部發出鳥鳴聲的錄音機來引鳥入套。我們遇見的D君就以這樣的工具捕鳥,當時他正在第一郡某小學門前下套。他“從業”已4年,每天可以獵捕近百隻鳥,每隻賣6至7000元。每天他穿梭在多條街上去尋找和捕捉小鳥。當看到哪個地方有多小鳥,他便趨前,把膠黏劑層層塗上竹竿上,之後把竹竿掛在人少,接近鳥群的地方,並開了鳥鳴錄音帶以引誘鳥兒飛來停在有膠黏劑的竹竿上並被黏住了。只一小時,他就捕到了30多隻鳥。他說,這些鳥他賣給第三、七、八郡的酒家餐館和在第五、八及富潤郡的“放生鳥”商販。
每天銷售約300隻鳥
獵鳥人大都是把鳥賣給集中在第一郡夢橋區的鳥販巨頭,之後鳥兒被轉賣給酒家和在一些寺廟門前賣供香客放生的鳥販。在第七郡黃晉發街的一些酒肆,其菜譜上有多道菜的食材是鳥兒,每道菜價格為數十萬元。據瞭解,該酒肆的鳥食材是經上述巨頭轉賣的,每隻是9000至1萬元。
在第五郡的某廟,每天有很多人到來上香膜拜,也有一些人在廟前“放生”。廟門前共有3人售賣鳥兒供香客放生。在該廟門前、有20年買賣用以放生的鳥兒經驗的Th女士說:“用以放生的鳥主要是麻雀,在第一郡夢橋區買的。每次放生,顧客通常最少也買10到20隻,有人買上百隻來放。一些熟客則打電話訂購我們會送上門。農曆初一、十五、逢年過節生意就特別紅火,高峰期每隻鳥可以賣到1萬5000到2萬元。”據悉,每天Th女士平均可以賣出100到300隻鳥。
別間接當幫兇
駐本市越南佛教學院副院長、越南佛教中央教會僧尼教育處副主任、覺悟寺住持、哲學博士釋日慈禪師表示:“我個人的觀點是,向人訂購鳥兒來放生的做法與‘放死’沒分別,因為有求才有供,小販便想方設法去捕鳥,然後把鳥關在籠子裏等人光顧。一個小小的籠子有上百隻鳥,當把鳥放出來時有些是飛不了,也有好些早已死在籠中。
這樣帶有慫恿,訂購,要求他人去辦的性質,則放生完全沒有意義。”釋日慈禪師解釋說:“假如有人偶然看到一些動物被人捕捉,這時候花錢把動物買了並放走了它們,這是值得鼓勵的做法且饒有意義。當今有些人把放生視作換來福蔭之舉,通過放生鳥兒以積福。我對人們去捕捉鳥兒來賣給香客放生的做法是極之反感,而且這樣做也有違放生的根本意義。佛子們千萬不要無意中釀造成了放死的行動,不要成為殺害天上鳥群的幫兇。”
愛護鳥兒、而且連續多年到市草禽園內去餵鳥的雪梅姐對捕捉、殺戳鳥兒的行為很是反感,她說:“我常看到他們到來設下膠黏劑圈套來捉鳥,我好言相勸還被他們恐嚇。”雪梅姐認為,因為很多人對放生一舉的錯誤觀念,才無意中成了“獵鳥”團夥的幫兇,對鳥類趕盡殺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