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資源缺乏和薄弱
據亞洲開發銀行所發佈的2018年《亞洲發展展望》報告顯示,勞動技能缺乏將是我國經營活動以及吸引外國直接投資(FDIF)的障礙。此外,世界銀行的考察結果還指出:徵聘手藝熟練的勞動者現是各家企業的挑戰,管理和技術員職位的七至八成求職者達不到工作要求。目前,各技師和技術員的教育質量、工作技能尚未達資方的要求。資方的徵聘需求大,但勞動者的能力達不到錄用要求。例如:加工、製造工業是工業化及現代化過程的主力領域,但高素質的勞工只佔9%,而各個達發國家卻達40% 至60%。
實際上,我國勞工雖獲培訓,但其分組工作、外語、辯證思維、創意、遵守技術等軟技能卻薄弱。值得一提的是,技術工藝和研究等技能需要時代思維,但各教育單位尚未編寫畢業後能學以致用的培訓課程。在上述情況下,我國的便宜工資將逐漸對外國投資商失去吸引力。
若不及時更改,我國在發展經濟中將難以掌握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機遇。因此,國家現在須頒行同步的政策,旨在改善教育和提高勞動素質以滿足時代需求。
技術落後
在世界各國日漸進入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同時,我國企業還採取落後的技術。例如:企業只上網收寄電子郵件,未將互聯網應用於協調管理活動中。投資技術與人力資源素質的事宜緊密相關,但這兩項問題得不到妥當投資。因此,我國政府須頒行定向勞動市場政策,企業投資生產活動自動化的機械,同時採取技術措施以提高生產效率。
工業技術經濟大學的范中海碩士表示:各家工廠技術落實的原因是,企業因財政資源微薄而未著重技術革新活動(中小企業佔96%,其中各家直接生產企業較少)。此外,企業也不關注可提高競爭力和促進發展的科學技術研發活動(企業只向研發活動開支約1.6%營收額,而柬埔寨是1.9%,老撾14.5%等)。目前,國家的技術改良、革新輔助政策未具吸引力和條件嚴格,推動和吸引企業投資革新技術的法律依據不足。
因此,范中海碩士建議,鼓勵、輔助企業革新技術的政策須同步和容易落實,為企業開辦調度、技術管理的集訓班,並更新新技術。此外,政府須輔助企業研究、試驗生產和應用先進技術,培訓、聘請設計專家,生產新商品和更換技術規程。向企業輔助經費以使用國家重點試驗室,用於研發及製造新商品。與此同時,國家須營造順利條件,讓我國企業與外國組織合作,交換科學技術和應用程式,有助提高每家企業的技術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