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力不是越高越好
免疫力低了不好,容易引起細菌、病毒感染,但太高也是病,對人體同樣有害。免疫反應太強烈,破壞力太大,易出現紅斑狼瘡、類風濕等難治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和過敏等,故免疫力不是越高越好。
我們經歷了幾次比較嚴重的傳染病流行,從“非典”,到最近“莫斯”(“中東呼吸綜合症”),其間還有“禽流感”等。這些病的發生有個特點:同樣被感染,孩子的病情往往較輕,比成年人治癒率高。很少有孩子因這些病不治而亡的。按理說: 孩子的免疫力不如成年, 怎麼反而不至於致死呢? 原因就在於他們的免疫力不如成年人,免疫反應不強烈,和外敵(病菌)爭鬥時,能動員的力量有限,“戰鬥”沒有成年人那般激烈,其規模也要小多了,故對其身體的傷害也就小了。
發病前,免疫力不一定低下
臨床上,絕大多數癌症患者是發生在那些平素身體壯實、幾乎很少生病(包括感冒)的人身上,相反,那些平素病懨懨的,動不動就感冒生病的,倒很少生癌的!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實。它能夠用免疫力低下解釋嗎?顯然,這無法自圓其說。
免疫失調才是“元兇”
癌症的發生、發展,只是與免疫監視及清除(immunologics urveillance)功能密切相關,免疫系統中的其他部分,與一般疾病並無二致。嚴格意義上,是免疫失調,導致癌症的發生進程及其發展。
不過,借助調整免疫來抗擊癌症,人們還是寄予了極大希望,但現實問題是:這方面理論夠美好,卻沒能經過科學實驗的考驗;雖然療法眾多,說得天花亂墜,但實際運用效果則令人失望,只能寄希望於進一步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