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总书记苏林会见马来西亚上议院议长阿旺比米 越马发表联合声明 将关系提升至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政府总理范明政与多米尼加总统阿比纳德尔举行会谈 政府总理范明政会见多国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 G20峰会:范明政总理提出三个消除全球饥饿与贫困的战略保障 政府总理范明政抵达巴西,开始G20峰会之旅 国家主席出席2024年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国家主席梁强与秘鲁总统迪娜·埃尔西利娅·博鲁阿尔特·塞加拉举行会谈 国家主席梁强抵达利马 开始访问秘鲁和出席APEC领导人会议周之行 党中央总书记苏林与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通电话 越南与智利发表联合声明 越南国家主席梁强与智利总统博里奇举行会谈

台灣加速推進綠能建設

中國台灣自2016年開始積極推行再生能源政策,藉此減緩對能源進口的依賴,同時取代核能發電,並滿足本土及國際企業相繼增加對台投資所產生的龐大用電需求,為面臨的缺電問題提供重要的解決方案。其中,當地的太陽能電和風電發展尤其顯著。台灣的目標是在2025 年把綠能的裝置容量提升至27瓦特(GW)。屆時,綠能佔台灣總發電量的比重將由2015年的僅4.1%提高至20%。
澎湖縣白沙鄉的風力發電設施。
澎湖縣白沙鄉的風力發電設施。
推動再生能源政策
根據台灣能源局的數據,截至2019年底,台灣再生能源的裝置容量為7797 GW,佔總發電設備的13.9%,2019年當地再生能源發電量為153.6億度,佔總發電量的5.6%。這些數據雖與2025年20% 的目標仍有很大距離,但隨著台灣近年推動的綠能建設可望於未來數年陸續投入使用,有關比重料將顯著提升。特別是,2020年初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後,台商返鄉投資熱潮更是加溫。
另外,這段期間,多家國際大廠也決定到台灣投資。例如在2019年8月,全球第三大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製造廠美光(Micron)宣佈在中部科學園區興建兩座晶圓廠;以及2020年8月,荷蘭半導體設備製造商艾斯摩爾(ASML)在南部科學園區設立全球技術培訓中心等。與此同時,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等本土科技大廠也相繼在台灣建新廠、擴產能。在境外台商、國際大廠和本土企業等推動下,台灣在過去一年多來投資領域相當火熱,但這也意味著工業用電需求大增。值得注意的是,在環保減碳的趨勢下,國際知名企業多會要求自家公司和供應商盡量採用綠電。此時,台灣推動再生能源政策,不僅填補了工業用電的缺口,更可以滿足國際大廠對綠電的需求。
太陽能電技術成熟
台灣的再生能源發展以太陽能電和風電成長最快,也是政策推動的重點。在太陽能電方面,2018年裝置容量為2.8 GW,2020年預估達6.5 GW,年發電量達46億度,可為132萬戶家庭供電。根據規劃,2025年太陽能電的裝置容量目標為20 GW。台灣的太陽能電發展起步較早,技術也已成熟。目前,台灣主要透過三種方式帶動公私營機構參與投資太陽能電。一是擴大推動屋頂型光電,並根據《再生能源發展條例》,要求用電大戶設置一定比例的太陽能電裝置容量;二是鼓勵農、漁、畜電共生;三是加強中央與地方政府合作,例如把南部一些不利耕作的鄉鎮活化為“光電專區”。
離岸風電發展潛力大
至於風電,可分為陸域風力發電和離岸風力發電兩類。台灣的陸地可裝置風電設備的地點有限,因此陸域風電建設已漸趨飽和,2018年裝置容量為696兆瓦(MW),2020年預估達814 MW,2025年目標為1200MW。另一方面,台灣海峽是條件非常優良的風場,離岸風電因而成為當地目前最具發展潛力的再生能源領域。近年,台灣引進丹麥、德國、英國等離岸風電領先企業的投資和技術後,西部沿岸幾個重要風場正加緊建設,並即將進入收成期。台灣的離岸風電建設分為3個階段。
第一階段(2019至2020年)為“示範風場”,共有3個項目,其中上緯開發的海洋風電已在2019年底開始商業運轉,台電離岸風場一期則預計在2020年底併網發電。第二階段的“潛力風場”包括11個遴選項目,以及4個競標項目,參與的業者除了台電、中鋼、上緯等本土企業之外,還有多家知名歐美能源公司,包括丹麥沃旭能源(Ørsted)、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德國達德能源(wpd)等。“潛力風場”項目將於2024年全數完成併網發電。第三階段為大規模的“區塊開發”,相關項目預計2025年啟動。按照經濟部門的規劃,經過上述階段的推動,台灣離岸風電的裝置容量在2020年底可達520 MW,至2025年大幅躍增至5 GW。

離岸風電加速發展,除了緩解台灣缺電的壓力,對當地產業也帶來一些裨益。例如CIP正在水下基礎、風機製造及海事工程等領域,與超過80家台灣本土供應商合作。這象徵歐美離岸風電大廠對台灣的技術轉移和產業本土化邁出一大步,也為台灣成為東亞地區離岸風電重要生產和研發基地奠定了基礎◆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