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應注意水溫
在戶外游泳時,雖然長時間在水裏浸泡身體不會覺得熱,但頭部在水面上連續幾個小時受到太陽的暴曬,其溫度有時能增高到39攝氏度以上,再加上游泳者體力消耗使排汗不暢,這樣不僅達不到消暑作用,反而容易引發中暑,出現頭痛、眩暈、乏力、動作不協調,嚴重者則會出現意識障礙、昏迷等日射病表現。
再者,水溫一般比皮膚溫度低,游泳者下水後,體表熱量在短時間內大量散發,人體會出現保護性反應,通過收縮血管及關閉汗毛孔來調節體溫。所以初下水時,皮膚會發白,在水中游一段時間後,血液循環加快,熱量逐漸增多,皮膚會由白變紅,機體稍感暖和,這時人在水中可維持一段時間進行活動。
此外,有人在水中時間太久,機體長時間受到冷刺激,還會引起胃腸強烈痙攣而發生腹痛等不良症狀。
游泳時間不宜過長
室內泳池遊人繁雜,難免會將皮膚排洩物、脫落的毛髮、鼻涕,甚至尿液及泳衣染料等帶入水中,受污染的水可導致眼、鼻、耳、喉、皮膚、胃腸道、生殖系統等疾病。尤其是小孩子,抵抗能力較弱,如果在水裏待的時間過長,就較容易被水中污物及病菌侵襲而得病。所以,兒童游泳時間更要注意適度,游泳後一定要用流動水徹底沖洗全身,以保持皮膚清潔衛生。
長時間待在水中(包括室內泳池),特別是在較涼的水中游泳,對身體不一定有好處,有時還可能會適得其反。因此,專家提醒人們:在戶外游泳時,應選擇早上或傍晚進行,避免火辣辣的太陽直照頭面,並且每隔幾分鐘就應該用水把頭部浸濕,防止頭部溫度過高。
同時,游泳時間最好控制在30至45分鐘,水溫越低游泳時間越要壓縮,尤其是體質比較虛弱者更應多加注意。即使體力允許,也應在半小時左右上岸休息一下,並補充一些水份,可適當攝入運動型飲料。一旦在游泳過程中感覺有不適症狀,應立即上岸,擦乾身上的水,適當曬曬太陽,待身體暖和後儘快穿好衣服,以防感冒、心動過速、肌肉勞損等病症的發生。
體力勞動後不宜立即游泳
許多人剛做完體力活,在汗流浹背的情況下,為了貪圖一時痛快,就一頭浸進水中,自以為游泳、洗澡、消暑三不誤。
如果勞動後立即入水游泳,皮膚受到冷水刺激,毛細血管驟然收縮和汗毛孔關閉會影響體熱的正常散發。所以,許多人雖然在游泳時覺得涼爽,但過後不久反而會感到更加悶熱不適。再者,體力勞動時肌肉緊張,心率明顯加快,體力被大量消耗,使人感到疲勞。
當勞動結束時,雖然肌肉緊張和心率有所緩解,但仍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恢復到正常水平。要是此時馬上入水游泳,就會繼續促使肌肉活動和心跳速度加快,導致肌肉、心臟長時間處於超負荷的狀態,不僅容易引發腿抽筋,還會給肌肉和心臟帶來一定的傷害。
另外,經過連續幾個小時的勞作,勞動者早已腹中空空、饑腸轆轆,此時游泳會因能量供應不足引起低血糖和大腦缺氧,出現頭暈、四肢乏力,嚴重者甚至造成暈厥。若是這種情況發生在游泳過程中,且游泳者身邊沒有同伴或其他人,是非常危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