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關節炎
中醫祛風散寒+西醫抗炎鎮痛
中醫祛風散寒+西醫抗炎鎮痛
許多風濕病患者對氣候變化都較敏感,特別是下雨的春天,關節腫痛或肌肉骨骼疼痛可明顯加重,有人戲稱自己是“天氣預報員”。由於這種明確的相關性,至今還有不少老百姓認為風濕病(或關節炎)就是長期遭遇濕氣(包括潮濕氣候和潮濕環境)所致。
潮濕天氣時,骨關節炎(常俗稱骨質增生)、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各種軟組織風濕症(如肌筋膜炎、肩周炎等),甚至痛風,都可以出現症狀反覆和加重。究其原因,主要是潮濕季節,空氣濕度大、氣壓低且變化大。而風濕病患者的關節周圍血管和神經功能受損,血管舒縮緩慢,對氣候變化的應激反應能力下降,因而引起疼痛麻木。
預防寶典:具有上述風濕病的患者,特別是中老年人,在潮濕天氣要及早做好防治,特別是生活上注意防護,保持室內乾燥,注意保暖。骨關節炎患者特別要做好膝關節和腰部的保暖。早晚氣溫低濕度大,不適宜戶外活動,白天室外氣溫高、濕度低,可多進行戶外活動。
祛風散寒:風濕病大多需要較長時間的維持用藥,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適量服用抗炎鎮痛劑,不宜盲目停藥。也可以服用祛風散寒、除濕通痺的中藥如獨活寄生湯、薏苡仁湯來防止疼痛復發。此外,在家可適當使用輔助治療,如對常發作的關節進行艾灸熏烤、溫經止痛膏劑外貼等,也可用溫經活血的中藥外洗、外敷。
心血管
中醫活血化瘀+西醫加強療效
中醫活血化瘀+西醫加強療效
天氣悶熱、氣壓低、濕度大,致使人們常常感到壓抑煩躁,國外有研究表明,過份潮濕的天氣,致使各種心血管疾病這時也紛紛找上門來。近段時間,各大醫院的心血管患者較以往大幅度增加。心內科主任歐陽平教授表示,潮濕陰雨天氣會使人情緒低落或焦躁,影響睡眠,導致血壓升高。加之氣溫回升,人體出汗多,水份大量流失,會使血液黏稠度增大、血流減慢,加重心肌缺血、腦缺血,嚴重的會形成血栓,引起心肌梗塞、腦梗塞。
預防寶典:血管脆弱的中老年人,尤其是患有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冠心病、心律失常等慢性病的患者在潮濕天氣要格外注意,除堅持規律用藥外,一旦出現胸悶、心慌或腹瀉、感冒,要及時就醫。
氧氣瓶、除濕機:老慢支、心功能不全的老年人,在家中可備一個氧氣瓶,身體不適時及時吸氧,緩解症狀,對於有高血壓、心臟病的老年人來說,還可常備保心丸。室內還可使用除濕機除濕,使空氣濕度保持在50%至60%,預防心臟不適。
活血化淤:不少進行了心臟介入治療留置支架的患者,支架下段容易引起再阻塞,所以更應適當選用一些活血化瘀類中藥,以促進血運通暢,防止再阻塞。
胃腸病
中醫辨證+西醫辨病
中醫辨證+西醫辨病
回南天氣,此時食品很容易發黴變質,如不慎食用了變質發黴的食品,極易導致胃腸功能紊亂,引發各種胃腸道疾病。門診部主任文小敏教授稱,潮濕天氣最易引發的是急性胃腸炎、細菌性食物中毒和細菌性痢疾等。急性胃腸病若不能得到及時治療或治療方法不當,會轉變成慢性胃腸病,嚴重威脅人體健康。
急性胃炎治療起來並不難,但是千萬別拖延,一些人以為腹痛沒事,上幾次廁所,吃點止痛片就好了。文教授指出,急性胃炎,特別是遇到劇烈嘔吐、腹瀉、嘔血、便血等病人,什麼都別想,趕緊去醫院,別冒充華陀獨自處理。
預防寶典:急性胃炎絕大多數是因為錯誤的生活方式,比如暴飲暴食、囫圇吞棗、吃過冷或過熱的食物,食物未煮熟,吃了不潔淨的食物,這些都是引起急性胃炎的兇手。因此,吃乾淨的、安全的、適量的食物,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是預防胃腸病的不二法門。
患了急性胃炎停止吃一切對胃有刺激的食物和藥物,禁食兩餐,之後吃一些易消化、清淡、少渣的粥或湯。盡可能多飲水,補充嘔吐、腹瀉所丟失的水份,喝糖鹽水(加了少量糖和鹽的白開水)。腹痛難忍時,醫生或許會用止痛藥來止痛,但千萬別自己去胡來,用熱毛巾熱敷腹部止痛,如果恰好胃出血就麻煩了。
胃鏡檢查:長期有消化道症狀,胃痛不適者,適合做胃鏡檢查。專家表示,胃鏡能明確診斷胃病,耗時小、誤診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