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與投資部稱,目前,全國開發工業區、出口加工區、高新技術區、經濟區、集中資訊技術區、高新技術農業區等模式,旨在招商引資。如今,通過革新投資和經營環境,上述各區已為我國經濟發展事業作出大貢獻,為技術基礎設施、生產及經營投資方面引進巨大資金,促進發展工業生產活動,形成若干主力工業領域。
據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成立了325個工業區,佔地94萬9000公頃,出租工業土地面積達6萬4000公頃,佔各工業區土地總面積的67%。其中,220個工業已投入活動,佔地60萬9000公頃,105個工業還在清拆補償階段和基建,土地總面積為3萬4000公頃。各工業區的覆蓋率達51.5%,各個已投入活動的工業區覆蓋率達73%。
對於經濟區,全國成立了16個沿海經濟區,土地和水面總面積約81萬5000公頃。此外,太平(太平省)與寧基(南定省)沿海經濟區雖獲規劃,但還沒問世。在16個沿海經濟區當中,有36個工業區和非關稅區,佔地16萬1000公頃。其中,出租工業土地面積達7萬8000公頃,佔各區土地總面積的約48%。
各工業與經濟區吸引了473個外資項目註冊及增資,投資總額達近73億美元;385個國內投資項目,139多個項目增資,註冊和增資總額達114萬億元。計劃與投資部表示:我國各工業區和經濟區模式瞄準發展不少領域,但各模式的競爭優勢都以發揚規模優勢的原則為準,形成各生產單位建立嚴密關係的集中生產區以提供便宜、具市場競爭力強勁的商品及勞務。
通過工業區和經濟區模式招商引資迄今體現不足之處,難以招引優質資金。計劃與投資部透露:地方國家管理機關尚未扮演統籌角色以改革“一站式,就地”行政手續;各經濟區投資優惠政策雖獲關注,但未具吸引力;為各經濟區招引發展技術基礎設施的資金一事遇上困難;在開發工業區、經濟區模式中的經濟聯結不清楚,並不取得效益。
計劃與投資部肯定:“為加強發揮工業區、經濟區模式在發展社經中的角色,同時確保各工業區和經濟區有效活動,研究備有更順利條件、吸引投資商和解決現有模式的不足之處的新經濟模式是當務之急。”
吸取國際經驗,並綜合世界13個國家及地區建設開發的行政特區、經濟特區、自由經濟區和其他類似模式,《特別行政與經濟單位法》項目編撰組認為:新的招商引資可以分3大等級,與不同制度和政策相關。其中,第3等級是最高,其經濟和行政制度體系獨立,與我國各區域有差異。目前,由各省建議的組織、機制和政策模式正在3個特別行政、經濟單位試行,那是雲屯、北雲峰與富國,等於一等級。
編撰組告知:預計,我國的特別行政與經濟單位是中國經濟特區與韓國所開發行政、經濟特區模式的結合。這可視為綜合社經區。其中,落實有關經濟和行政管理的特殊法理框架,為國家各經濟、政治、社會發展目標服務,旨在招商引資和發展社經。
然而,新模式還在編撰中,未知該模式將如何開展。編撰組認為:為促進開發上述模式,各國都落實特別社經和行政機制,如:輔助國家財政預算、減免各稅額及土地租金、租地時間、出租基礎設施、免簽證、經營註冊政策、海關、稅務順利等。此外,各經濟特區管理機關都獲享有“一站式”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