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人民醫院的內消化科遇見我們時,芳齡27歲、銀行人員的黎氏香蓮因患上不可預測的疾病而感到十分擔心。
小習慣 大後患
不久前,香蓮的胃出現異常徵兆。至9月底,她的胃痛越來越嚴重,最後受不了須請求同事送去醫院急救。醫生對她腹部進行快速的內窺鏡後,發現她有胃潰瘍和胃食管反流的症狀。
內消化科醫生表示,胃潰瘍是常見疾病,一般病人的病情加重時才到醫院就醫,而患病原因是生活制度和飲食習慣不科學。具體是,愛吃速食、現成菜餚和濫用酒類,忙碌的生活使很多人減少飲食時間,沒有時間休息和工作壓力大等,都會造成大後患。
另一個場合,食品中毒的鄧氏清娥(30歲,家住第九郡,正在統一醫院治療)陳述剛嘗到恐佈的滋味。之前某日晚上,她在守德郡大學村某路邊螺店用餐後,就獲送到醫院急救,原因是她己食用腐壞變質、產生有毒細菌的食品。經過醫生們為她洗胃和腸道水療以防止毒素吸收、破壞毒素並保護胃黏膜的兩個小時,她的病情暫時穩定。然而,她的胃部出現病變,要繼續住院以方便醫生跟進。
市營養中心原主任、專科II醫生杜氏玉葉告知,由於工作忙碌,許多人經常忘食和飲食不規律。一部分年輕的上班族日趨選擇含多糖、多鹽、脂肪的食品,或加工食品和路邊菜餚等,這樣會方便、符合口味和價格合理。他們明知長時間食用那些食品後患無窮,但莫不關心,只要可口就行,毒害問題卻置之腦後。此外,杜醫生還表示,速食的營養往往缺乏且不均衡,特別是添加劑多。由於食品要經過工業加工過程,常失去微量營養素和礦質。一旦身體得不到提供足夠的營養,罹患各種非傳染性疾病的危機更大,如癡肥、糖尿病、高血壓等。另外,若干食品的買賣條件不確保食品衛生安全。
飲食習慣錯誤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越南有逾70%死亡病例是由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引起的,最多是心臟病、糖尿病、癌症、超重癡肥、血脂異常、痛風等。許多營養專家認為,現代生活方式和營養制度不合理是患病率劇增的原因之一。不僅如此,對營養、疾病控制和治療的關鍵因素的誤解,導致生活質量受嚴重的影響。值得擔憂的是,有關營養的誤差信息:澱粉類會造成體重增加;少吃可減肥;突然改變膳食制度等,都是常見誤解,但網上可隨時搜尋到,而不少人盲目跟風。
衛生部最近舉行有關鼓勵減少食鹽攝入量預防高血壓、中風與其它非傳染性疾病的研討會,該部副部長陳文舜肯定,食鹽攝入量多是高血壓患病率和因患心臟病致死亡的比率增加的主要原因。衛生部表示,根據目前的考察結果,大多數民眾的食鹽攝入量多。成年人每日的食鹽攝入量為9.4克,比世界衛生組織的勸喻高近一倍。
衛生部所屬衛生防疫局非傳染性疾病監控科科長陳國寶稱,吃鹹屬於口味感覺,很難確定。因此,大多數民眾的食鹽攝入量超出規定,但很少人承認。“很多人擔心減少食鹽攝入量,我們的身體將缺少食鹽,其實只要食用日常食品是已給身體補充足夠的鈉,而菜餚不需要添加食鹽或調味料。大家須瞭解,食鹽攝入量多就是所有調味料和食品的鈉含量高,並不是只有食鹽,如調味粉、味精、魚露、調料汁、酸菜、茄子、紅燒肉、食鹽含量高的加工食品等。”陳國寶科長說◆
每5人就有1人患高血壓
根據統計數據在我國,每5名成年人就有1人患上高血壓,每3人死亡就有1人是由心臟病引發。2016年,全國有近8萬2000人因中風而死亡,以及近6萬8000人的死亡原因是患缺血性心臟病,佔27%。